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公羊傳〕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公羊傳〕為〔春秋〕三傳之一;據〔漢書.藝文志〕載,西漢時期的〔春秋傳〕有〔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鄒氏傳〕與〔夾氏傳〕五家。五家之中〔左氏傳〕流傳最早,及末世口說流行,口耳相授,遂有〔公羊〕、〔穀梁〕、〔鄒氏〕、〔夾氏〕之傳。唯當時僅〔公羊〕、〔穀梁〕立於學官,〔鄒氏〕無師,〔夾氏〕更未有書;故〔鄒〕、〔夾〕二家自然無法具論。〔公〕、〔穀〕二傳,同屬今文學,立於學官,乃是官方承認的學說。景帝、武帝時,〔公羊〕一家壟斷春秋學;〔穀梁〕係經過一番爭執,在宣帝時始被列入學官,惟始終不能與〔公羊〕家分庭抗禮;一直到〔左傳〕興起,並列於學官,才形成三家鼎立之局。
  〔公羊傳〕的作者,根據〔漢書.藝文志〕指稱為齊人公羊子;顏師古注名高。唐人徐彥疏引戴宏〔春秋說序〕謂係子夏傳與公羊高,高傳於其子平,平傳於其子地,地傳於其子敢,敢傳於其子壽;至漢景帝時,公羊壽與其弟子胡母子都著於竹帛,始成定本。此書體例為問答體;一般人認為〔公羊傳〕傳義不傳事,究其實際,〔公羊傳〕的記事成分雖然不多,但非完全沒有,如周宣王十五年華元劫持司馬子反的故事,〔公羊傳〕便有詳細的記錄。
  西漢儒生強調通經致用,利用六經上察世變,下求利祿,為現實政治服務,〔春秋〕本身比其他典籍更其有便於利用的特點,而把〔春秋〕古為今用的代表,即是公羊學派。
  西漢治〔公羊春秋〕而有名於時者,有董仲舒與胡母子都,〔漢書.儒林傳〕載:「胡母與董仲舒同業,仲舒著書稱其德。」董仲舒所著之書,係指〔春秋繁露〕,今存〔春秋繁露〕十七卷,是南宋樓銅的編校本。董仲舒較胡母子都年少,如果胡母子都是〔公羊傳〕的寫定者,則董仲舒應是公羊學的發揚光大者。經過董仲舒的整理、歸納,使公羊學更為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到東漢後期,何休為〔公羊傳〕文作注,唐代徐彥則為何注作疏,又將董仲舒的學說,加以發揮推衍,發展出三統、三世、黜周王魯、三科九旨諸命題;清末康有為更據以撰成〔孔子政制考〕,托古政制變法維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公羊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