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實制 - 教育百科
充 | |
實 | |
制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nrichment |
作者: | 陳長益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充實制係教育資賦優異兒童的方式之一,若對全體兒童而言,則是一種補充性質的課程。當針對資優兒童的教育方式來談時,有些相對的術語可供比較,如:加速制(acceleration)、個別化(individualization)及分組(grouping)。這些術語的使用,主要是因應行政措施上的需要。加速制指讓資優兒童提早入小學、跳級或者是提早上大學。個別化指在不受年級的限制,針對各別資優兒童的潛能,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務,使其潛能獲得充分發展。分組教學則是指針對某一專長學科,成立特別班施以教學,例如:數理資優班。這些行政措施的原本用意可能源自於考慮資優學生的資質及需求,不過也期待他們能成為獨立的自主學習者。 美國資優教育學者史坦利(J.C. Stanley)提出四種充實制的模式:第一種是加重作業的分量,基本上只是對同性質的作業多加練習而已。第二種是非相關學科的充實,亦即不考慮資優學生的專長或特質。第三種是文化上的充實,提供藝術方面和外國語方面的課程。第四種是相關性質的充實,也就是直接針對資優學生的專長或特質,提供特殊的教學,如針對數學科表現優異的學生提供充實的數學課程。相對於上述四種充實制,史氏認為加速制是垂直式的,讓資優生進階到高一層的學習。因此,充實制即是水平式的,是一種教導更多內容的過程,但是以相同的難度或複雜度為限。 另一位學者唐寧保(A.J. Tannenbaum)則提出他的看法,認為充實制是為滿足資優生的特殊需求,而提供有別於普通課程的區分性課程(differentiated curriculum)。唐氏因此提出設計資優課程的充實制陣列,這個陣列要求五種內容改編的型態;(1)基本能力的擴充,(2)濃縮教授核心內容的時間,(3)增廣基礎面的知識,(4)教授教師所專長的內容,以及(5)校外的良師典範制。這個陣列也同時強調高層思考能力及社交情意上的融入。這些課程內容的改編可應用到所有課程領域之中。 理想中的資優學生課程,應是提供充實制課程與加速制教學的整合。換言之,就是讓學生在普通的學校課程中,提升上高一層且合適的學級,並依學生的學習速率施予相配合的教學,且讓學生經驗到充實的課程,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作為延伸的和更複雜的學習。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充實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