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剖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ofile of A School
作者: 黃昆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校剖析」問卷係研究管理系統架構的調查工具;其設計者為李克特(Rensis Likert)和李克特(Jane Gibson Likert),用途是藉測量各級學校組織內部八項功能的程度,以評估該等學校所屬的管理系統型式。
  組織內部的八項功能係:領導歷程、激勵力量、溝通歷程、交互影響歷程、決定歷程、目標訂定歷程、管制歷程及成就目標等。至於學校所屬的管理系統型式則有:系統一(剝削-權威式)、系統二(仁慈-權威式)、系統三(商議式)及系統四(參與式)。這四種系統代表學校組織四種類型的組織氣氛。
  「學校剖析」問卷針對各種不同教育對象而有六種子問卷,各種子問卷的名稱和題數如下:(1)學生問卷第一種(適用對象四-六年級,共九題);(2)學生問卷第二種(七-十二年級,六十二題);(3)教師問卷(五十題);(4)教育局長問卷(一○四題);(5)教育委員會問卷(六十四題);(6)家長問卷(四十四題)。完成一分問卷所使用的時間約需三十至四十五分鐘。
  「學校剖析」問卷採五點量表的精神,每一題目有四種不同程度的描述,而每種程度的描述又有兩種不同程度的選項,故每一題皆有八個不同程度的選項;形式上此乃係一分八點量表,填答者對於題目的內容可作較切近的選答。下表乃「學校剖析」教師問卷之樣題。
  「學校剖析」問卷經過研究者之考驗和應用之後,發現具有下列優點:(1)「學校剖析」問卷係建立在管理系統架構的理論上,且又有實際調查資料做為設計來源;(2)「學校剖析」的概念得到許多實際調查結果的支持,問卷的信度和效度亦得到肯定。唯「學校剖析」問卷亦受到批評,主要有:(1)該問卷僅以管理系統與效能之直接關係來描述領導行為,忽視了情境因素;(2)該問卷所採取之研究途徑;只有在李克特管理系統理論的架構內才能了解,離開了該理論,就無法解釋。
  至於「學校剖析」問卷的有關研究結果顯示:具有系統四「參與式」的學校比起具有系統一「剝削-權威式」的學校,在下列測量標準,表現較為良好:(1)學生教育成就;(2)學生動機、士氣、對學校的態度;(3)教師動機、士氣、態度、自我實現感、工作滿意感;(4)勞資關係(教育委員會─行政人員─教師之間的關係);(5)校長工作滿意感;(6)校內溝通網路和溝通績效;(7)進行教育革新的成功率。因此,實施系統四的學校或學校系統,常被各種不同的教育對象評定為好的學校或好的學校系統。
  
  資料來源:黃昆輝,教育行政學(臺北:東華書局,民國77年),頁33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剖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