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教勸率 - 教育百科
化 | |
教 | |
勸 | |
率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賈馥茗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化教勸率」見於邵雍所著〔觀物內篇〕之四,文中說:「盡人之聖者謂之化,盡人之賢者謂之教,盡人之才者謂之勸,盡人之術者謂之率。」文中的「盡,字意思,可以解做「詳究透徹」。依此四句解釋分述如下: 「化」是經過詳細研究,徹底明瞭聖者的狀況,變化應用得當。所謂聖者是能「上識天時,下盡地理,中盡物情,通照人事,彌綸天地,出入造化,進退古今,表裡人物。」即是通達道理性命、宇宙萬物、古今事跡的人。這樣的人有變化他人,使合乎「仁」的能力。 「教」是詳究透徹,明白人的品格(賢),助長道德的終極發展,使人有禮,則稱為教。 「勸」是透徹明白才能,鼓勵才能的鍛鍊,使才能有發揮的機會,並有正當的作用。 「率」是深知技術或專長的性質和類別,予以引導磨練,使之適當運用。 在上述四句話之前,邵雍還有幾個名辭解釋是:「意也者,盡物之性也。言也者,盡物之情也。象也者,盡物之形也。數也者,盡物之體也。仁也者,盡人之聖也。禮也者,盡人之賢也。義也者,盡人之才也。智也者,盡人之術也。」依此說,「化」是依乎「仁」,「教」依乎「禮」,「勸」合乎「義」,「率」則合乎「智」。化教勸率都在於「用」,即是在於「人為」。但人為(用)與所涉及的物或人(體)在「體用之間」須有變通,正如天道有變一般。這個觀點見於其〔觀物內篇〕之三中所說:「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易說卦傳〕第一章中句)。所以謂之理者,物之理也。所以謂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謂之命者,處理性者也。所以能處理性者,非道而何?,後文又說:「天地之道盡於萬物矣,天地萬物之道盡之於人矣,人能知天地萬物之道。」(這幾句中的「盡」字是「終極」的意思。)統觀來說,人是天地萬物之道的終極,人之靈於其他物類,在於「人能知道」。如此人一方面能應用其他物類,一方面又能「提升」自己。人之提升自己,在「化教勸率」。邵雍承襲了傳統對「聖」者的觀念,聖者是至德至道的至高無上的人,這樣的人能「化人」,然而這樣的人並不多見。好在「賢人」、「才人」、「有術者」,卻可藉「禮」、「義」、「智」的發展和運用,仍然能使物(體)人(用)交合而發生改變,而改變即是天道之常。如果破除對聖者的稀有看法,相信人能「盡物之性」而合乎「道」,能「盡物之情」而合乎「德」,能「盡物之形」而合乎「功」,能「盡物之體」而合乎「力」,則「化教勸率」就可與「道德功力」合而為一了。如邵雍在〔觀物內篇〕之五中所說:「善化天下者,止於盡道而已,善教大下者,止於盡德而已。善勸天下者,止於盡功而已。善率天下者,止於盡力而已。」但邵雍是以政治領袖來印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化教勸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