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此失彼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ù cǐ shī b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顧此失彼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反詞: | 兩全其美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ù cǐ shī bǐ |
解釋:
注意這個卻忽略了那個。指不能全面兼顧。《東周列國志》第七六回:「彼疾雷不及掩耳,顧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也作「顧三不顧四」、「顧一不顧二」。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顧此失彼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注意這個,卻忽略了那個。謂作戰時不能全面防守。語本《隋書.卷五七.薛道衡列傳》。後多用「顧此失彼」指做事時不能全面兼顧。 △「捉襟見肘」 |
||||||||||
典故說明:
「顧此失彼」原作「守此失彼」。薛道衡(西元540∼609),字玄卿,隋河東汾陰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王朝。與李德林、盧思道齊名,為當時文壇領袖。後因論時政,及隋煬帝妒其文才,被殺。隋文帝開皇八年,薛道衡被任命為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隨從晉王楊廣、宰相高熲出兵伐陳。高熲曾問薛道衡此次征戰是否能成功,薛道衡舉出了四個理由,說明此戰必勝。其中的第四個,薛道衡認為隋朝因行王道而強大,陳朝則因無德而顯得弱小。而且陳的軍隊不超過十萬人,以其西起巫峽、東至滄海的地勢而言,如果軍隊分散則顯得孤立而力量單薄;若是軍隊全部聚集於一處,則會防守住這裡,卻失去了其他的地方,無法全面防守。後來「顧此失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作戰時不能全面兼顧;亦用來指做事時不能全面兼顧。出現「顧此失彼」的書證如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書簡五.答奧村德輝書九首之四》:「特以不佞年垂八十,精力日衰,記性日拙,事多遺忘,顧此失彼,豈是行此大禮之時。」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指做事時不能全面兼顧。 使用類別 用在「無法兼顧」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左支右絀、捉襟見肘、掛一漏萬 形音辨誤 同 「顧此失彼」及「捉襟見肘」都有處於困境、窮於應付的意思。 異 「顧此失彼」側重於無法照顧周全;「捉襟見肘」側重於短缺、不敷使用,常用在金錢的表述上。
|
||||||||||
典源: 《隋書.卷五七.薛道衡列傳》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陰人也。……及(開皇)八年(西元589)伐陳,授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王師臨江,高熲夜坐幕下,謂之曰:「今段之舉,克定江東已不?君試言之。」道衡答曰:「凡論大事成敗,先須以至理斷之。……我有道而大,彼無德而小,量其甲士(1),不過十萬。西自巫峽(2),東至滄海(3),分之則勢懸(4)而力弱,聚之則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卷之勢,其在不疑。」熲忻然曰:「君言成敗,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學相期,不意籌略乃爾!」還除吏部侍郎。
〔注解〕 (1) 甲士:披甲的士兵,泛指軍隊。 (2)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位於湖北省巴東縣西,與四川省巫山縣接界。因巫山約束,形成四十六公里的長峽,巫山十二峰屏列長江兩邊,江道狹隘,水流湍急。 (3) 滄海:大海。在此指東海。 (4) 懸:孤立,無所依傍。 |
||||||||||
書證:
0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書簡五.答奧村德輝書九首之四》:「特以不佞年垂八十,精力日衰,記性日拙,事多遺忘,顧此失彼,豈是行此大禮之時。」
02.明.李承勛《李康惠疏.卷一.會議事件》:「萬一羽檄交馳,巡歷、督餉二事俱急,顧此失彼,可不慮乎?」
03.《東周列國志》第七六回:「一軍攻麥城,一軍攻紀南城,大王率大軍直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顧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04.清.魏源《聖武記.卷七.雍正西南夷改流記下》:「官軍顧此失彼,疲於奔命。」
05.《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自舊壩失修,不數年廢棄殆盡,河勢愈逼愈近,埽數愈添愈多,廳員救過不遑,顧此失彼,每遇險工,輒成大患。」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顧此失彼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