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吳門畫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吳門畫派是明代中期的繪畫派別,因作者都是蘇州府人,而蘇州別名「吳門」,故有此名。明代中葉以後,院畫勢力衰微,浙派漸趨末流,吳門畫派繼之而起,沈周為領袖,文徵明繼起,形成明代後期一大流派,與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成就多方,技藝全面,題材廣泛。唯吳門畫派仍是前有所承的。
  早在明代初期,江南蘇州、無錫地區有一批畫家,如杜瓊、劉濶、陳汝言、徐賁、陳暹等人,擅長詩文,文學修養較高,畫風繼承元代黃公望、王蒙傳統,創作以筆情墨趣為主的文人畫,對吳門畫派開宗者沈周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可稱得上是這一畫派的前驅。
  沈、文、唐三家的共同特點是屬於文人筆墨,仇英雖是工匠出身,卻受到文人畫家的影響。他們所畫山水,既能表現雄偉險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寫清雅秀潤的南方風景,運用熟練的筆墨,描寫周圍的園林景物,把表現文人生活題材的山水畫,提高到新的水平,開拓了元明清以來山水畫的新境界。四家的不同之點是個人畫風不同,各有師承體系。分述如下:
  其一,沈周的山水遠師董源、巨然,出入於元四家的黃公望與吳鎮,兼取法與馬、夏。筆墨挺健,氣韻渾厚,形成了粗筆寫意的新面貌,開創一代水墨淺絳山水的獨特風格。特別是花卉繼承發展了宋末及元代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筆墨尚樸,風格淡逸,對明代後期水墨寫意畫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其二,文徵明從學於沈周,在融匯黃公望、王蒙畫法的同時,更多的是宗法趙孟頫,畫風細潤文雅,獨具一格。其三,唐寅和仇英都曾師事當時以「院派」著稱的周臣,吸取兩宋李成、范寬、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諸家之長,運用元人水墨寫意的筆墨,融合變化,形成勁秀瀟灑的風格。其四,仇英摹古的功力深厚,師法南宋「院體」,人物山水多以工筆重色為主,風格濃麗典雅,兼能水墨寫意,具有剛健秀逸之致。所畫人物仕女,形象優美,線條流暢,形成明代後期時代風貌,對明清畫壇影響很大。
  吳門畫派形成後,派系世代綿延,後期畫家中著名約有:陳淳、陸治、錢穀、陸師道、周天球等人,在某些領域有新的發展。例如陳淳發展了水墨寫意花卉畫,周之冕創造了鉤花點葉的小寫意花鳥畫法,陸治以工整妍麗的花鳥畫著稱,另有謝時臣的粗筆山水,周天球的水墨蘭竹,尤求的白描人物,也都別開生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吳門畫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