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飲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一]yǐn[二]yì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ㄜㄖㄨˊ:「ㄧㄣˇㄕㄨㄟˇ」、「ㄧㄣˇㄐㄧㄡˇ」、「ㄖㄨˊㄇㄠˊㄧㄣˇㄒㄧㄝˇ」。
  2. ㄊㄜˋㄓˇㄏㄜㄐㄧㄡˇㄖㄨˊ:「ㄒㄧㄠˇㄧㄣˇ」、「ㄊㄨㄥˋㄧㄣˇ」、「ㄉㄨㄟˋㄧㄣˇ」。
  3. ㄎㄜˇㄧˇㄏㄜ˙ㄉㄜㄖㄨˊ:「ㄧㄣˇㄌㄧㄠˋ」、「ㄌㄥˇㄧㄣˇ」、「ㄧㄣˇㄆㄧㄣˇ」。
  4. ㄏㄢˊㄖㄣˇㄏㄨㄞˊ˙ㄓㄜㄖㄨˊ:「ㄧㄣˇㄏㄣˋ」、「ㄧㄣˇㄑㄧˋ」。
注音:
解釋:

使ㄕˇㄏㄜㄕㄨㄟˇㄖㄨˊ:「ㄧㄣˋㄇㄚ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飲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ǐn
解釋:
  1. 喝。
    【例】茹毛飲血、飲鴆止渴
  2. 特指喝酒。
    【例】小飲、痛飲、對飲
  3. 可喝的流質食物。
    【例】冷飲、熱飲
  4. 含忍、懷著。
    【例】飲恨
注音:
漢語拼音: yìn
解釋:
  1. 以水或流質的東西給人或動物喝。
    【例】飲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ǐn
解釋:
[動]
1.喝。如:「茹毛飲血」。《孟子.告子上》:「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
2.特指喝酒。如:「小飲」、「痛飲」、「對飲」。
3.含忍、懷著。《文選.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4.沒入、隱沒。《呂氏春秋.季秋紀.精通》:「養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飲羽,誠平兕也。」《漢書.卷九二.游俠傳.朱家傳》:「然終不能伐其能,飲其德。」
[名]
可喝的流質食物。如:「冷飲」。《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注音:
漢語拼音: yìn
解釋:
[動]
將流質的食品給人或動物喝。《詩經.小雅.綿蠻》:「飲之食之,教之誨之。」《禮記.檀弓下》:「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í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喝。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ㄣˇ

1. 喝。如:「茹毛飲血」。《說文解字.㱃部》:「飲,歠也。」《玉篇.食部》:「飲,咽水,亦歠也。」《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元.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上.宋彥舉鍼法》:「邱嘗治消渴者,遂以酒酵作湯,飲之而愈,皆出於意料之外。」

2. 可喝之流質食物。如:「冷飲」。《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元.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上.東遷道人》:「有道人結茅岸傍,備水飲,以施行者。」

3. 特指喝酒。如:「痛飲」、「對飲」。《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紅樓夢》第二六回:「論理,我該陪飲幾杯纔是;只是今兒有一件大大要緊的事,回去還要見家父面回,實不敢領。」

4. 沒入、隱沒。《呂氏春秋.季秋紀.精通》:「養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兕也。」《漢書.卷九二.游俠傳.朱家》:「然終不伐其能,飲其德。」唐.顏師古.注:「飲,沒也,謂不稱顯。」

5. 含忍、懷著。南朝梁.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㈡ㄧㄣˋ

將流質食物予人或動物喝。《詩經.小雅.綿蠻》:「飲之食之,教之誨之。」《禮記.檀弓下》:「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

注音: ㈠ㄧㄣˇ ㈡ㄧ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飲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