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幅 - 教育百科
幅 |
|
- 部首 巾
- 部首外筆畫 9畫
- 總筆畫 12畫
- 漢語拼音 fú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ú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ú |
解釋:
[名] 1.布帛或紙張的寬度。《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 2.泛指寬度。如:「振幅」、「幅員廣闊」。 3.文章或書畫的分量。如:「篇幅」。 4.布帛、衣服的邊緣。如:「邊幅」。《儀禮.喪服》:「凡衰外削幅,裳內削幅。」唐.賈公彥.疏:「云衰外削幅者,謂縫之邊幅向外,裳內削幅者,亦謂縫之邊幅向內。」 5.量詞。計算圖畫、布帛等平面物的單位。如:「一幅畫」、「三幅掛圖」、「她用兩幅布做了條床單。」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ī |
解釋:
行縢。即綁腿。《廣韻.入聲.職韻》:「幅,行縢名。」《左傳.桓公二年》:「帶裳幅舄。」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pak
|
解釋:
|
|
音讀: |
hok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ㄈㄨˊ 1. 布帛或紙張之寬度。《說文解字.巾部》:「幅,布帛廣也。」明.張自烈《正字通.巾部》:「幅,布帛經緯廣陿之度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 2. 泛指寬度。如:「振幅」、「幅員廣闊」。《詩經.商頌.長發》:「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唐.柳宗元〈嶺南節度饗軍堂記〉:「內之幅員萬里,以執秩拱稽,時聽教命。」 3. 布帛或衣服之邊緣。如:「邊幅」。《爾雅.釋器》:「裳削幅謂之纀。」《儀禮.喪服》:「凡衰外削幅,裳內削幅。」唐.賈公彥.疏:「云衰外削幅者,謂縫之邊幅向外,裳內削幅者,亦謂縫之邊幅向內。」 4. 文章長短或書畫大小。如:「畫幅」。《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列傳三.胡承珙》:「匯有清諸名家說經之文,依次標題,篇幅完善,尤足為後學津逮云。」 5. 指字畫。如:「尺幅」。宋.姜夔〈疏影.苔枝綴玉〉詞:「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文明小史》.第六○回:「前我在琉璃廠文翰齋看見一本唐六如的『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的橫幅,索價六百兩。」 6. 計算圖畫、布帛數量之單位名。如:「三幅掛圖」、「她用兩幅布做了條床單。」《紅樓夢》第五回:「寶玉抬頭,先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甚好。」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七.姑妄聽之三》:「舊蓄北宋苑畫八幅,不題名字,絹絲如布,筆墨沈著工密,中有渾渾穆穆之氣,疑為真跡。」 ㈡ㄅㄧ 綁腿布,古稱「行縢」。《廣韻.入聲.職韻》:「幅,行縢名。」《詩經.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漢.鄭玄.箋:「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左傳.桓公二年》:「帶裳幅舄。」 |
|
注音: | ㈠ㄈㄨˊ ㈡ㄅㄧ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幅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