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居樂業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ān jū lè yè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安居樂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ān jū lè yè |
解釋:
語本《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謂人民生活安定和樂,且喜好自己的工作。《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皆歸心於我矣。」《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詒書》:「一家正安居樂業;不想安祿山兵亂,潼關失守,天子西幸。」也作「樂業安居」、「安土樂業」、「安家樂業」。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安居樂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生活安定和樂,而且喜好自己的職業。語本《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 |
|
典故說明:
自古以來,人民都有「安居樂業」的渴望。早在先秦典籍《老子》中,對於人民理想生活的雛形便有過如此一段描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描述之理想情境為:人人能吃得美味,穿得足夠,住得安穩,工作愉快。雖然與鄰國距離相近,但因為大家都能自給自足,故人民之間不必因交易所需而往來。這樣的概念也呈現於漢代史書《漢書》,在論述經濟思想的〈貨殖傳序〉中陳述了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人,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各自的技能,其後代子孫也在適切的環境中,輕鬆學得先人所傳授的一切,大家都過著安定和樂的生活。而原文中有「各安其居而樂其業」這段話,後來「安居樂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活安定和樂,而且喜好自己的職業。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人民生活安定和樂,且喜好自己的工作。 使用類別 用在「安定祥和」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安身立命、安家立業、安堵樂業 形音辨誤 |
|
典源: 《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誼於閒宴,工相與議技巧於官府,商相與語財利於市井,農相與謀稼穡於田壄,朝夕從事,不見異物而遷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1),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2)其食而美其服,雖見奇麗紛華,非其所習,辟猶戎翟之與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節,財足而不爭。於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恥而且敬,貴誼而賤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而治之大略也。
〔注解〕 (1) 不肅而成:不必嚴肅地教導便使之有所成就。 (2) 甘:動詞,津津有味地吃著。 |
|
書證:
01.《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列傳》:「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皆歸心於我矣。」
02.《宋史.卷一九四.兵志》:「在京禁軍及其家屬,率皆生長京師,親姻聯布,安居樂業,衣食縣官,為日固久。」
03.《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詒書》:「家頗富饒,童僕多人。一家正安居樂業,不想安祿山兵亂,潼關失守。」
04.《醒世恆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弟》:「時光迅速,倏忽又經年餘。父子正安居樂業,不想劉公夫婦,年紀老了,筋力衰倦,患起病來。」
05.《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數年間,吳王削平禍亂,定鼎應天,天下一統,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鄉村人,各各安居樂業。」
06.《清史稿.卷一二○.食貨志一》:「沿海各省所屬島嶼,多有內地民人安居樂業,若遽飭令遷移,使數十萬生民流離失所,於心何忍。」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安居樂業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動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安居樂業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安居樂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