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槍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ˇㄉㄞˋㄧˋㄓㄨㄥˇㄔㄤˊㄅㄧㄥˇㄐㄧㄢㄖㄣˋ˙ㄉㄜㄅㄧㄥㄑㄧˋㄖㄨˊ:「ㄔㄤˊㄑㄧㄤ」、「ㄕㄨㄚˇㄏㄨㄚㄑㄧㄤ」。
  2. ㄊㄨㄥˊㄑㄧㄤ」。ㄖㄨˊ:「ㄕㄡˇㄑㄧㄤ」、「ㄅㄨˋㄑㄧㄤ」、「ㄐㄧㄍㄨㄢㄑㄧㄤ」。
  3. ㄒㄧㄥˊㄓㄨㄤˋㄒㄧㄤˋㄑㄧㄤ˙ㄉㄜㄑㄧˋㄨˋㄖㄨˊ:「ㄧㄢㄑㄧㄤ」。
  4.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ㄑㄧㄤㄈㄚㄕㄜ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ㄊㄚㄌㄧㄢˊㄎㄞㄙㄢㄑㄧㄤㄘㄞˊㄉㄚˇㄓㄨㄥˋㄇㄨˋㄅㄧ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g
解釋:
  1. 可發射子彈以射擊目標的武器。
    【例】步槍、手槍、機槍
  2. 一端嵌有尖銳的金屬頭,可用來刺擊的長棍形兵器。
    【例】長槍、鐵槍
  3. 形狀像槍的器物。
    【例】焊槍、水槍、電子槍
  4. 量詞。計算槍枝發射的單位。
    【例】他連開三槍才打中目標。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g
解釋:
[名]
1.武器名:(1)長棍一端嵌以尖銳的金屬頭,可用以刺擊。如:「長槍」。(2)可發射子彈以射擊目標的武器。口徑一般在十一厘米以下。如:「步槍」、「手槍」、「散彈槍」、「槍炮彈藥」。
2.形狀像槍的器物。如:「焊槍」、「煙槍」、「水槍」、「電子槍」。
3.量詞。計算槍枝發射的單位。如:「他連開三槍才打中目標。」
4.姓。如漢代有槍傳。
[動]
碰撞。通「搶」。《莊子.逍遙遊》:「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
注音:
漢語拼音: chēng
解釋:
參見「欃槍」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阿美族的主要武器有槍、弓箭、佩刀,而與權杖(為頭目所有)相同均屬於社會政治器物。在鐡器還沒有入傳台灣或部落之前,槍頭與箭頭都是用木材或箭竹製成的。 槍最主要的用途在於狩獵,在原始生產方式裡,狩獵與捕漁是同等重要的謀生方式。武器屬於阿美族男子,絕對禁止女子碰觸器具,以免觸犯禁忌,也不可在其上跨過(依田野資料阿多蘭部落的長者說:絕對不放在地上,通常都置於高處)。凡是被女子觸及的武器,都要用酒噴洒,以除不潔。
知識 1:
男子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槍
分類: 社會政治器物:武器:槍
文化區: 南島語族區
族群: 阿美(Amis)
學域-大分類: 人類-民族
紀錄類別: 民族知識單元
功能用途: 獵具或武器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u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長矛,一種古代的武器,為一長棍,兩端有鋒利箭頭,今在戲曲中很常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ㄤ

1. 一種古代武器。長柄,有尖頭,可用以刺擊。《說文解字.木部》:「槍,歫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歫人之械也。」唐.盧仝〈冬行〉詩三首之三:「野風結陰兵,千里鳴刀槍。」《舊唐書.卷六八.列傳.秦叔寶》:「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紅之中,人馬辟易。」

2. 一種可以發射火藥射擊目標之武器。如:「步槍」、「手槍」、「槍炮彈藥」。《紅樓夢》第一○一回:「第一件是雲南節度使王忠一本,新獲了一起私帶神槍火藥出邊事,共有十八名人犯。」《老殘遊記》第四回:「那強盜搶過之後,打著火把出城,手裡拿著洋槍,誰敢上前攔阻。」

3. 形狀如槍之器物。如:「焊槍」、「煙槍」、「水槍」、「電子槍」。

4. 迎鬥、牴觸。《說文解字.木部》:「槍,歫也。」清.段玉裁.注:「槍有相迎鬥爭之意。」《說文解字.止部》「歫」字:「歫,止也。……一曰槍也。」清.段玉裁.注:「槍者,謂牴觸也。」

5. 指代人應考。《清史稿.卷一○八.選舉志三》:「且槍冒頂替,弊端不可究詰。」《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忽然悟到:凡是考試,都可以請槍手冒名頂替入場。」

6. 量詞。用以計算槍枝發射次數。如:「他連開三槍才打中目標。」

7. 姓。如漢代有槍傳。

㈡ㄔㄥ

「欃槍」:彗星別名。環繞太陽運行之小質量天體。主要分為彗核、彗髮和彗尾三部分。其外貌和亮度均隨著與太陽距離之遠近而發生變化。軌道以太陽為焦點之圓錐曲線。以拋物線居多,橢圓次之,雙曲線最少。解體後轉化為小行星或流星群。中古時,彗星出現常被視為災禍、戰爭之不祥預兆。《爾雅.釋天》:「彗星為欃槍。」唐.孫逖〈丹陽行〉:「中原悠悠幾千里,欲掃欃槍未云已。」亦稱為「帚星」、「掃星」、「掃帚星」。

㈢ㄑㄧㄤˇ

逆刺。《集韻.上聲.養韻》:「槍,逆刺。」

注音: ㈠ㄑㄧㄤ ㈡ㄔㄥ ㈢ㄑㄧ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槍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