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移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ˊㄓㄨㄢˇㄅㄢㄑㄧㄢㄖㄨˊ:「ㄅㄢㄧˊ」、「ㄧˊㄉㄨㄥˋ」、「ㄧˊㄇㄧㄣˊ」、「ㄧˊㄐㄩ」、「ㄧˊㄐㄧㄠ」、「ㄧˊㄓˊ」、「ㄩˊㄍㄨㄥㄧˊㄕㄢ」。
  2. ㄓㄨㄢˇㄅㄧㄢˋㄍㄞˇㄅㄧㄢˋㄖㄨˊ:「ㄧˊㄈㄥㄧˋㄙㄨˊ」、「ㄧˊㄒㄧㄠˋㄗㄨㄛˋㄓㄨㄥ」、「ㄧˊㄑㄧㄥˊㄅㄧㄝˊㄌ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移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挪動、搬遷。
    【例】移植、移民、遷移
  2. 轉變、改變。
    【例】移風易俗、移孝作忠、移情別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移轉、搬遷。如:「移植」、「遷移」。《漢書.卷四九.鼂錯傳》:「美草甘水則止,草盡水竭則移。」唐.李賀〈浩歌〉:「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
2.轉變、改變。如:「移風易俗」、「移孝作忠」。唐.王勃〈滕王閣〉詩:「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3.搖動。《禮記.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唐.孔穎達.正義:「移謂靡迆搖動也。」
4.施予、贈送。《史記.卷一○四.田叔傳》:「鞅鞅如有移德於我者,何也?」《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長,移珍來享,抗手稱臣。」
5.去除。漢.王充《論衡.變虛》:「齊君欲禳慧星之凶,猶子韋欲移熒惑之禍也。」唐.柳宗元〈封建論〉:「削其半,民猶瘁矣,曷若舉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名]
1.一種官方文書的舊稱,行文於平行的對等單位之間。《後漢書.卷七四.袁紹傳》:「橋帽乃詐作三公移書,傳驛州郡。」《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一》:「諸司相質其制有三:一曰關,二曰制,三曰移。」
2.姓。如漢代有移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î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禾擺動貌。《說文解字.禾部》:「移,禾相倚移也。」

2. 搖動。《禮記.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唐.孔穎達.正義:「移謂靡迆搖動也。」

3. 轉變、改變。如:「移風易俗」。《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文明小史》第一回:「我們有所興造,有所革除,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

4. 挪動,移轉。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移師東指,閩越相誅,右弔番禺,太子入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遠遠草叢中一物突高,移步往前一看,卻是床大一個敗龜殼。」

5. 搬遷。如:「遷移」、「移民」。《漢書.卷四九.爰盎鼂錯傳.鼂錯》:「美草甘水則止,草盡水竭則移。」唐.李賀〈浩歌〉:「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

6. 去除。漢.王充《論衡.變虛》:「齊君欲禳慧星之凶,猶子韋欲移熒惑之禍也。」唐.柳宗元〈封建論〉:「削其半,民猶瘁矣,曷若舉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7. 施予、贈送。《史記.卷一○四.田叔列傳》:「鞅鞅如有移德於我者,何也?」《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長,移珍來享,抗手稱臣。」

8. 一種官方文書之舊稱,行文於不相統屬之單位間。《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上》:「橋帽乃詐作三公移書,傳驛州郡。」《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一》:「諸司相質其制有三:一曰關,二曰制,三曰移。」

9. 姓。如漢代有移良。

注音: 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移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