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度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iù dù |
解釋:
佛教的六種修行德目。參見「六波羅蜜」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六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蔡纓勳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六度,又稱六波羅蜜,六度無極,音譯波羅蜜,意譯度,到彼岸之義,指大乘佛教中菩薩欲圓滿佛道所實踐約六種法門。修行此六種法門,可超越生死、自度度人,到達涅槃彼岸,或就菩提佛果。這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其中以智慧為先導。 1.布施:能度慳貧;又分:(1)財施:將自己身體腦髓甚至生命施給眾生稱內財布施,以金銀財寶、醫藥食物等作布施,稱外財布施。(2)法施,指講經說法,利益眾生,使之聞法解悟修行。(3)無畏施,指不惱害諸眾生,令得種種安樂,遠離怖畏等。2.持戒:能度毀犯;戒法是渡苦海迷律的法寶,成就無上菩提的根本,所以菩薩當受持戒法,實踐三聚淨戒等(見「三學」、「大乘律」),自能脫離一切毀戒犯戒之種種罪惡。3.忍辱:能度瞋恨;菩薩當修忍辱行,不起絲毫瞋恨忍辱之真義應為安忍,凡加之身心的苦惱,痛苦,都能以安穩心對之。忍之分類,在經論中或有二忍、三忍、四忍、五忍、六忍、十忍等之分,但主要可分:(1)生忍,無論境遇順逆,都不起瞋喜心,對眾生則以慈悲心看待;(2)法忍,即能體悟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證入不生不滅之諸法寶相而心安住,又叫無生法忍。4.精進:能度懈怠;菩薩修行五度,勇猛精進,無惡不斷,無善不修,以利益有情,圓滿佛果。5.禪定:能度散亂;禪定即清淨思慮,為諸宗派之共法,可分世間禪定及出世間禪定。前者指四禪、四空禪;後者指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聖者所修之禪定。6.智慧:音譯般若,能度愚痴;愚痴謂眾生因無明煩惱,而沉淪生死苦海,故必須修行智慧,了達諸法實相。又分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及實相般若。這六度又包含於三學(戒學、定學、慧學)之中,即布施、持戒、忍辱三波羅蜜為增上成學所攝,禪定波羅蜜為增上心學所攝,智慧波羅蜜為增上慧學所攝;精進波羅蜜則通於三學。 參見〔大般若經.卷五七九至六○○〕、〔大品般若經.卷一序品〕、〔六度極經〕、〔解深密經.卷四〕、〔大智度論.巷十一至十八〕。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六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