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酬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ㄠˋㄉㄚˊㄖㄨˊ:「ㄔㄡˊㄒㄧㄝˋ」、「ㄔㄡˊㄕㄣˊ」。
  2. ㄩㄥˋㄧˇㄅㄠˋㄉㄚˊ˙ㄉㄜㄘㄞˊㄨˋㄖㄨˊ:「ㄔㄡˊㄌㄠˊ」、「ㄒㄧㄣㄔㄡˊ」、「ㄌㄨㄣˋㄐㄧㄢˋㄐㄧˋㄔㄡˊ」、「ㄊㄨㄥˊㄍㄨㄥㄅㄨˋㄊㄨㄥˊㄔㄡˊ」。
  3. ㄕˊㄒㄧㄢˋㄔㄤˊㄩㄢˋㄖㄨˊ:「ㄓㄨㄤˋㄓˋㄨㄟˋㄔㄡˊ」。
  4. ㄐㄧㄠㄐㄧˋㄨㄤˇㄌㄞˊㄖㄨˊ:「ㄧㄥˋㄔㄡˊ」。
  5. ㄔㄤˋㄏㄜˋㄖㄨˊ:「ㄔㄡˊㄏ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óu
解釋:
  1. 勸酒、敬酒。泛指交際往來。
    【例】酬酢、酬賓
  2. 報答。
    【例】酬勞、酬謝、酬神
  3. 實現、償願。
    【例】壯志未酬
  4. 應對、唱和。
    【例】酬答、酬和、應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óu
解釋:
[動]
1.勸酒、敬酒。《玉篇.酉部》:「酬,勸也。」《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下官代他酬老先生一盃。」
2.贈與。《儀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弔諸葛》:「命童子取銀一錠,以酬潤筆之資。」
3.報答。如:「酬謝」。《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為惠已甚,吾無以酬之,若何?」唐.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詩:「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
4.應對、唱和。《晉書.卷六二.劉琨傳》:「諶素無奇略,以常詞酬和。」《元史.卷一七○.張昉傳》:「左酬右答,咸得其當。」
5.實現、償願。如:「壯志未酬」。宋.陸游〈倚樓〉詩:「未酬馬上功名願,已是人間老大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û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勸酒、敬酒。段注本《說文解字.酉部》:「醻,獻醻,主人進客也。……酬,醻或从州。」清.段玉裁.注:「〈彤弓〉傳曰:『醻,報也。』謂報客之酢也。〈瓠葉〉傳曰:『醻,道飲也。』謂主人必自飲。如今俗之勸酒也。」《玉篇.酉部》:「酬,勸也。」《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列傳一.張載》:「每月吉,具酒食,召鄉人高年會縣庭,親為勸酬,使人知養老事長之義。」《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下官代他酬老先生一盃。」

2. 贈與。《儀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漢.鄭玄.注:「飲賓客而從之以財貨曰酬,所以申暢厚意也。」《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弔諸葛》:「命童子取銀一錠,以酬潤筆之資。」

3. 報答。《廣韻.平聲.尤韻》:「酬,報也,以財貨曰酬。」《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為惠已甚,吾無以酬之,若何?」唐.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詩:「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此皆神天福佑,故此買福物酬謝。」

4. 應對、唱和。《晉書.卷六二.列傳.劉琨》:「諶素無奇略,以常詞酬和。」《元史.卷一七○.列傳.張昉》:「左酬右答,咸得其當。」

5. 實現、償願。唐.李頻〈春日思歸〉詩:「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宋.陸游〈倚樓〉詩:「未酬馬上功名願,已是人間老大身。」

6. 相抵。《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狀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使君縱然行善,只好功過相酬耳,恐不能獲福也。」

注音: ㄔ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