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挫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ㄞˋㄅㄨˊㄕㄨㄣˋㄌㄧˋㄖㄨˊ:「ㄕㄡˋㄘㄨㄛˋ」、「ㄘㄨㄛˋㄓㄜˊ」。
  2. ㄧㄚㄓˋㄖㄨˊ:「ㄓㄜˋㄘˋㄈㄟㄉㄟˇㄘㄨㄛˋㄘㄨㄛˋㄊㄚ˙ㄉㄜㄖㄨㄟˋㄑㄧˋㄅㄨˋㄎㄜ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uò
解釋:
  1. 摧折、折損。
    【例】挫敵、挫辱、兵挫地削
  2. 屈抑、壓抑。
    【例】久挫於刀筆之前。(《漢書.卷十七.陳湯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uò
解釋:
[動]
1.摧折、戰敗。《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揉牙,外不廉而內不挫。」《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2.壓抑、抑制。如:「挫挫銳氣」。《後漢書.卷六四.史弼傳》:「弼為政特挫抑豪強,其小民有罪,多所客貸。」
3.屈辱。《漢書.卷七○.陳湯傳》:「延壽、湯既未獲受祉之報,反屈捐命之功,久挫於刀筆之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ò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摧折、戰敗。《說文解字.手部》:「挫,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揉牙,外不廉而內不挫。」《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宋書.卷八六.列傳.劉勔》:「虜圍逼汝陰,遊魂二歲,為張景遠所挫,不敢渡淮。」

2. 收縮、彎折。晉.陸機〈文賦〉:「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唐.張祜〈感王將軍拓枝妓歿〉詩:「畫鼓不聞招節拍,錦靴虛想挫腰肢。」

3. 壓抑、抑制。如:「挫挫銳氣」。《後漢書.卷六四.吳延史盧趙列傳.史弼》:「弼為政特挫抑豪強,其小民有罪,多所客貸。」宋.王安石〈寓言〉詩一五首之三:「後世不務此,區區挫兼併。」金.王丹桂〈洞仙歌.修行日用〉詞:「下虔心、苦志挫銳摧強,忘寵辱,自得神安氣定。」

4. 屈辱。《莊子.天地》:「不以物挫志之謂完。」《漢書.卷七○.傅常鄭甘陳段傳.陳湯》:「延壽、湯既未獲受祉之報,反屈捐命之功,久挫於刀筆之前。」

5. 拔除、除去。《孟子.公孫醜上》:「思以一毫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南朝梁.沈約〈為褚炫讓吏部尚書表〉:「雖復挫暗為明,勉愚生智。」

6. 書法用筆之一,即將筆一頓後,略略提起而使筆鋒轉動,於折處及挑處用之。

7. 錯過、交錯。通「錯」。宋.趙長卿〈滿庭芳.竹颭斜梢〉詞:「好時景,莫教挫過,撞著醉如泥。」《水滸傳》第七二回:「今番挫過,後次難逢。」《醒世姻緣傳》第一四回:「我合晁家挫對門住。」

8. 截、砍。通「剉」。《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使虎賁以斬馬劍挫忠。」

注音: ㄘ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