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ㄤˇㄍㄨㄢˇㄖㄨˊ:「ㄓˊ」、「ㄈㄚˇ」、「ㄧˊ」、「ㄍㄜˋㄑㄧˊㄕˋ」。
  2. ㄓㄨㄥㄧㄤㄓㄥˋㄈㄨˇㄐㄧㄍㄨㄢ˙ㄉㄜㄒㄧㄥˊㄓㄥˋㄉㄢㄨㄟˋㄕㄜˋㄩˊㄅㄨˋㄉㄧˇ˙ㄒㄧㄚㄖㄨˊ:「ㄨㄞˋㄐㄧㄠㄅㄨˋㄌㄧˇㄅㄧㄣ」、「ㄐㄧㄠˋㄩˋㄅㄨˋㄕㄜˋㄏㄨㄟˋㄐㄧㄠˋ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掌管。
    【例】司儀、司法、各司其事
  2. 中央機關各部以下的組織單位。
    【例】外交部禮賓司、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3.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掌管。如:「職司」、「司儀」、「各司其事」。《文選.陸機.文賦》:「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
[名]
1.中央機關各部以下的組織單位。如:「外交部禮賓司」、「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2.姓。如宋代有司超。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a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s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s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Su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官吏。《說文解字.司部》:「司,臣司事於外者。」《書經.大禹謨》:「好生之德,洽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國語.魯語上》:「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場之司。」

2. 掌管、主持。如:「司儀」、「司機」、「各司其事」。晉.陸機〈文賦〉:「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幼學瓊林.卷二.夫婦類》:「牝雞司晨,比婦人之主事。」《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執事者,各司其事。」

3. 掌管之事。《書經.胤征》:「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於酒,畔官離次,俶擾天紀,遐棄厥司。」

4. 官署、政府機構。古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今指中央機關各部以下的組織單位。如:「外交部禮賓司」、「教育部社會教育司」。《魏書.卷六八.列傳.甄琛》:「復仍踵前來之失者,付法司科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發下旨意:『著法司嚴刑究問。』」

5. 職官名。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王碑文〉:「並求入奉靈櫬,藩司抑而不許。」《明史.卷七二.職官志一》:「凡土司之官九級,自從三品至從七品,皆無歲祿。」

6. 監視、窺察。後作「伺」。《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王溫舒》:「置伯格長,以牧司姦盜賊。」《後漢書.卷一七.馮岑賈列傳.馮賈復》:「宗擢用其任職者,與邊吏參選,轉相監司,以擿發其姦。」

7. 姓。如宋代有司超。

8. 複姓。如春秋魯人司寇惠子、春秋宋人司馬牛、唐人司空圖、唐人司徒映。

9. 州名。《三國志.卷一六.魏書.任蘇杜鄭倉傳.杜畿》:「今荊、揚、青、徐、幽、並、雍、涼緣邊諸州皆有兵矣,其所恃內充府庫外制四夷者,惟兗、豫、司、冀而已。」

注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司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