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泛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ㄆㄧㄠㄈㄨˊㄖㄨˊ:「ㄈㄢˋㄓㄡ」。
  2. ㄆㄨˇㄊㄨㄥㄧˋㄅㄢㄖㄨˊ:「ㄈㄢˋㄔㄥ」、「ㄈㄢˋㄌㄨㄣˋ」、「ㄈㄢˋㄈㄢˋㄐㄧㄠ」。
  3. ㄅㄨˊㄑㄧㄝˋㄕˊㄖㄨˊ:「ㄎㄨㄥㄈㄢˋ」、「ㄈㄨˊㄈㄢˋ」。
  4. ㄔㄥˊㄒㄧㄢˋㄊㄡˋ˙ㄓㄜㄖㄨˊ:「ㄊㄚㄌㄧㄢˇㄕㄤˋㄈㄢˋ˙ㄓㄜㄧˋㄘㄥˊㄏㄨㄥˊㄍㄨㄤ。」、「ㄕㄨㄟˇㄍㄡㄌㄧˇㄈㄢˋ˙ㄓㄜㄧˋㄍㄨˇㄜˋㄔ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àn
解釋:
  1. 漂浮。
    【例】泛舟
  2. 呈現、透著。
    【例】他臉上泛著一層紅光。
  3. 浮淺、不切實際的。
    【例】空泛、浮泛
  4. 廣博、普遍。
    【例】廣泛、泛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àn
解釋:
[動]
1.漂浮。如:「泛舟」。唐.杜甫〈奉贈太常張卿均二十韻〉:「萍泛無休日,桃陰想舊蹊。」宋.陸游〈謝池春.壯歲從戎〉詞:「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
2.呈現、透著。如:「他臉上泛了一層紅光。」、「那條水溝泛著一陣陣惡臭。」
[形]
不切實。如:「空泛」、「浮泛」。
[副]
廣博、普遍。如:「廣泛」。《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周覽泛觀,縝紛軋芴。」晉.陶淵明〈讀山海經〉詩一三首之一:「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注音:
漢語拼音: fěng
解釋:
[動]
1.覆。參見「泛駕」條。
2.敗。《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
3.翻。《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齊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為壽,太后迺恐,自起泛孝惠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à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huā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ㄈㄢˋ

1. 漂浮。如:「泛舟」。《說文解字.水部》:「泛,浮也。」唐.杜甫〈奉贈太常張卿二十韻〉:「萍泛無休日,桃陰想舊蹊。」宋.陸游〈謝池春.壯歲從戎〉詞:「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

2. 呈現、透著。如:「那條水溝泛著一陣陣惡臭。」《文明小史》第二六回:「臺下有幾個人,臉都泛紅,額上的筋根根暴了起來。」

3. 廣博、普遍。如:「廣泛」。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周覽泛觀,縝紛軋芴。」晉.陶淵明〈讀山海經〉詩一三首之一:「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4. 平常、一般。如:「泛泛之輩」。《朱子語類.卷一○四.朱子一.自論為學工夫》:「某舊時讀書,專要揀好處看,到平平泛泛處,多闊略。」《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我兩人神交已久,不比泛常。」

5. 隨意、不經心。唐.白居易〈池上作〉詩:「泛然獨遊邈然坐,作念行心思古今。」

6. 不切實。如:「空泛」、「浮泛」。元.劉時中〈滿庭芳.花愁色膽〉曲:「其中識破,就裡曾參,雨雲情到底皆虛泛。」

7. 大水漫流。同「氾」。如「泛濫」、「黃泛」。《玉篇.水部》:「泛,流貌。」澤存堂本《玉篇.水部》「氾」字:「氾,氾濫也。亦作泛。」《史記.卷二九.河渠書》:「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㈡ㄈㄥˇ

1. 翻、覆。《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齊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為壽,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

2. 敗。《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

3. 「泛駕」:形容馬有逸氣而不循軌轍。《漢書.卷六.武帝紀》:「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亦作「覂駕」。

㈢ㄈㄚˊ

水聲。《廣韻.入聲.乏韻》:「泛,水聲。」

注音: ㈠ㄈㄢˋ ㈡ㄈㄥˇ ㈢ㄈ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