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氏山房 - 教育百科
李 | |
氏 | |
山 | |
房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潘美月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李氏山房為宋代藏書家李常之藏書室。李常(1027-1090),字公擇,江西南康建昌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進士。調江州判官、宣州觀察推官。神宗熙寧初(1068),為祕閣校理。王安石與之善,以為三司條例檢詳官,改右正言,知諫院。安石立新法,常極言其不便。安石遣所親密諭意,常不為止,落校理,通判滑州。歲餘復職,知鄂州,徙湖、齊二州。元豐6年(1083),召為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哲宗立,改吏部,進戶部尚書。拜御史中丞,兼侍讀,加龍圖閣直學士。徙兵部尚書,辭不拜,出知鄧州,徙成都,行次陝,暴卒,年64,時元祐5年(1090)2月。常少時讀書廬山之五老峰下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書9,000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著有〔文集奏議〕60卷、〔詩傳〕10卷、〔元祐會計錄〕30卷。 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云:「余友李公擇,少時讀書於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擇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藏書凡九千餘卷。公擇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剝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以為己有,發於文詞,見於行事,以聞名於當世矣。而書固自如也,未嘗少損,將以遺來者,供其無窮之求,而各是其才分之所當得,是以不藏於家,而藏於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余既衰且病,無所用於世,惟得數年之間,盡讀其所未見之書,而廬山固所願遊而不得者,蓋將老焉,盡幾分擇之藏,拾其餘棄以自補,庶有益乎。而公擇求余文以為記,乃為一言,使來者知昔之君子見書之難,而今之學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李氏山房藏書凡9,000餘卷,其書不藏於家,而藏於僧舍,以供人閱覽,不啻當時之公共圖書館。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李氏山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