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中學能力編班 - 教育百科
國 | |
民 | |
中 | |
學 | |
能 | |
力 | |
編 | |
班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顏國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能力編班係指將某一共同點能力的學生編成一班,是一種同質編班。國民中學能力編班產生背景、教育理念、編班方式及其優缺點分析如后。 能力編班之產生背景溯自民國五十七年(1968)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國中編班一直處於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或教學效率與人格培養孰重的爭論中。歷年來政府亦不斷隨社會變遷,從事法令上的變革與修正,希望找出較佳的平衡點。惟從民國五十八年教育部頒布〔國民中學學生編班原則〕以來,受到升學主義的影響,教育行政部門希望實施常態編班,但學校為爭取更好的升學率及家長的要求,往往採取各種變相的能力編班。 在教育理念方面,主張國中應採取能力編班教學,其深層意義蘊含「因材施教」的理念;持有此種教育理念者,認為教育措施須視學生的性向而定,不同性向的學生必須給予不同的教育措施,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使學生得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能力編班的方式分能力分班與學科能力分班。(1)能力分班:將學生成績相近者編成一班,主要是以智育能力為鑑別標準;(2)學科能力分班:係將英、數、理化等部分資料,依學生程度分成一班。 能力編班具有下列優點:(1)適合因材施教:將能力相近的學生編成一班,較易對學生因材施教與教學評量;(2)能提高教學效率:因為同一班學生能力大致相同,因此教師在設計或準備教材較方便,較易提高教學的效率。 能力編班也有若干缺點:(1)產生標記作用:能力編班將學生分成好班與壞班,容易產生標記作用,影響教師期望和學生知覺;(2)破壞校園和諧氣氛:在升學壓力下,師資及設備等教學資源未能公平分配於各班,形成差異待遇,造成師生心理上的不平衡;(3)影響學生人格發展:能力編班易影響學生之自我概念及社會適應,而且高、低能力班學生會產生優越感與自卑感,造成敵對觀念,影響學生的人格發展;(4)產生青少年問題:低能力班學生易受同輩的歧視,產生沮喪與挫折感,造成消極抗拒態度,引發青少年犯罪問題。 能力編班雖然有助於因材施教的優點,相對地亦會產生許多弊端。因此,應盡可能避免能力編班,而宜針對教材、教法、師資及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等方面,妥為規劃並調配,才易收到教學的效果,以實現有教無類的理想,而達成國民教育的目的。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民中學能力編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