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伯仲間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bó zhòng jiān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bó zhòng jiān
釋義:
即「伯仲之間」。見「伯仲之間」條。01.宋.陸游〈書憤〉詩:「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伯仲之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有一篇相當著名的文章〈典論論文〉,闡述讀書人為文應有的態度。他認為一般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的作品。所以他在文章一開頭,就說自古文人相輕,並以漢代的傅毅和班固為例。東漢章帝時,班固和傅毅同為蘭臺史令,一起負責書籍的典校工作。曹丕認為這兩人的文才不相上下,但班固看不起傅毅,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毅因為會寫文章而得到這個職務,但他一下筆就沒完沒了,不知節制。」文人常會這樣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別人的缺點,事實上沒有人是通才,能掌握各種文體,所以每個人各有各的特色,應該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才對。曹丕在文中以稱兄弟排行的「伯仲」,來表示班固與傅毅的文才相當,有如兄弟一般,差距不大。後來「伯仲之間」被用來形容人才能相當,不相上下。
典源:
此處所列為「伯仲之間」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文帝〈典論論文〉(據《文選.卷五二.論二》引)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1)之於班固(2),伯仲之間耳,而固小(3)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4),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注解〕 (1) 傅毅:?∼西元89,字武仲,東漢茂陵人。博學善文,章帝時為蘭臺令史,與班固、賈誼共典校書,後為大將軍竇憲司馬。 (2) 班固:西元32∼92,字孟堅,東漢安陵人,班彪之子。明帝時為郎,曾與傅毅典校祕書,後續其父彪所著漢書,積二十餘年乃成,為斷代史之祖。 (3) 小:輕視。 (4) 蘭臺令史:漢代主持整理圖書及掌理書奏的長官。
書證:
01.宋.陸游〈書憤〉詩:「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伯仲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