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臺灣省青年服務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徐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臺灣省青年服務團之籌辦,係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有大批大陸中上學校學生隨同政府撤退來臺,政府為安置這批學生,臺灣省政府乃於是年七月指定教育廳、社會處、省黨部及警備總部政工處等四單位成立臺灣省青年學生就學就業輔導委員會,將第一批登記之青年學生九十八人,送請陸軍訓練司令部代為收訓。嗣因登記學生日漸增多,乃於八月決定成立青年服務團,將登記之學生收容於臺北市「七洋大樓」,由政工處予以接待,並指撥臺北市圓山體育場為該團團址。三十九年二月四日,省府發表上官業佑為團長,羅才榮為副團長,並組成團務委員會,進行籌備工作,於同年三月二十九日第七屆青年節正式成立。
  該團隸屬於臺灣省政府,以團務委員會為決策指導機構。團本部設團長、副團長、團附各一人,下設祕書室、第一、二、三組及人事、主計、醫務三室。團部以下,在訓練期間,設軍訓大隊,服務時分為民眾服務、文教服務及軍中服務三大隊,每隊轄三至七中隊,中隊以下設區隊或工作小組,人數因工作需要而調整。該團團員來自於全國各地,均係在學之大專青年與中學學生。其原肄業之學校,大專部分計有長春大學、長白師範學院、安徽大學、中央警官學校、北平鐵路學院、武漢大學、中正大學、英士大學、華北文法學院、復旦大學、廣東文理學院、東北大學、暨南大學、中原工學院、政治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震華文學院、天津工商學院等,而中學部分則不勝枚舉。第一期團員共八百一十五人,第二至五朗共九百餘人,合計共一千七百餘人。
  該團以「團結革命青年,力行自我教育,培養服務智能,建設復興基地」為目標,並以「思想訓練、生活訓練、業務訓練及軍事訓練」為重點。訓練時間為六個月,分前後兩期:前期教育以國父思想、總裁言行、共產主義批判、蘇聯侵略中國史、中國革命史、國際現勢、科學管理、公文處理、社會調查、群眾心理及閩南語等為共同必修課程;後期教育則分為戰時服務、山地服務及軍中服務等分組之業務訓練與實習工作。
  該團於完成前後期教育後,即編為民眾服務、文教服務與軍中服務三大隊,擔任政府指派的各項服務工作。當時正值政府推行政治、經濟、教育及社會四大改造運動,該團團員乃得以躬行實踐,從事於(1)實施「耕者有其田」的農村宣傳工作;(2)推行低物價政策的市場販賣工作;(3)推行新稅制的執行檢查工作;(4)實施軍中補習教育的施教工作;(5)深入山地的文化教育工作;(6)大陳島撤退時的接待工作等。服務遍及於全省及前線各地,櫛風沐雨,充分發揮了青年人的熱忱與服務精神。
  民國四十年,臺灣社會漸趨安定,政府為協助該團團員完成正規教育,除逐年准許其分別參加臺灣各大學轉學考試或各機關之就業考試外,前經三十九年年底呈准教育部由該團附設行政專修班:鼓勵團員繼續讀書,俾於畢業後得以透過各種考試,進入社會,蔚為國用。至民國四十五年七月,該團因併入臺灣省訓練團而結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臺灣省青年服務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