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學教師特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ience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作者: Robert W. Howe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科學教師特質是指每個教師所具有的個人特性(包括外表、健康、聲音、進取精神、應變能力、熱忱、誠實正直、自制力、同情心、機智、幽默感、公正、年齡、性別、種族、一般能力、推理能力、語言技能、教育背景、態度、價值觀、信念、社經背景等)、社會與專業知識(內容知識與專業知識的了解、對學習者的了解)、教室經營的技能與實務、教學的準備(包含訂定目標及規劃、使用教材與設備及教學資源等)、教學技巧與實務(建立並達成教學目標、引起學習動機、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問的技巧、教導概念、教導思考和推理、情意教學、評量、提供回饋、注意學生的個別需求,提供指導)。當擴張教師的角色時,教師的學識、教學技巧及實務等特質也隨之擴張。
  有關教師特質的研究由來已久,早期的研究多為對抽樣結果所作的描述,也有描述特質的分布的。有些依學生、同儕教師、監督管理人員或委員會的評價而對被認為是好的教師、效能高的教師和模範優良教師加以描述他們的特質。有些則研究不同的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地區和不同學生數目的學校內之教師。
  比較有效教師與較無效之教師或不好的教師之特質,就能區分出有效教師之特性,這些特性成為許多教育的組織、機構、團體、學校感興趣的變因。
  這些早期研究的結果影響了下列諸項:(1)師資培育的學程、標準與綱領;(2)教師資格檢定的計畫;(3)教師的甄選;(4)教師的聘用;(5)教師的輔導與發展;(6)其他與教師特質相關的研究及評量。
  早期的研究也顯示出對許多變因有不一致的結果,而且這些變因如何跟教師的效能或成功相關,其結果也不一致。變因的重要性隨著學科(科目)、學生不同型態的學習成果、學習情境、學習的環境、文化對變因的不同之操作型定義及教師特性之變因與學習成就如何相關而改變。研究結果也因不同的教師角色對成功的定義不同而不一致。
  研究上的努力已轉移至改善對教師特質的定義並且選擇低推論的變因(如知識)而非高推論的變因(科目數及時數等)。研究上所選擇的教師特質變因是比較與某特定知識相關的變因,而非一般性的知識或一般性的測驗。研究上也開始集中焦點於跟有效教師相關的模式或一組變因之探討,以取代單一變因之研究。
  多數有關教師特質的研究結果所顯示出的許多變因的研究發現是脆弱的。集中焦點於研究特定的知識、行為能力及有關於特定的學習成效、特定的學生及地點等之表現,這類研究產生了比較一致且有力的發現。綜合研究結果發現教師特質與特殊教學成果有關,如教師期望、目標方向、評量表現及與一些已被確定的特殊學習成果的特別教學行為等。
  研究也顯示多數的有關教師的學識、行為與表現等特質已經發現跟特定的學生學習成就有很一致的相關性。這些特質可經由教學而予以改變。這些研究結果可作為師資培育機構甄選新生與設計學程時參考,也可作為甄選新進教師的選擇標準,和在職訓練機構設計教師專業成長的課程參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科學教師特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