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子文獻傳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lectronic document delivery
作者: 俞小明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子文獻傳遞(electronic document delivery)或數位文獻傳遞(digital document delivery)乃指透過網際網路提出文獻傳遞服務申請,並以傳真或經由網路取得所需文獻;有些系統甚至可直接以e-mail等方式傳送文獻或數位檔給使用者。電腦與通訊傳輸技術的結合,促使文獻傳遞服務朝向多樣化發展,書目網路系統,線上索引、摘要、全文資料庫,以及線上合作流通系統,配合電子郵件等,有效加強讀者與館員查詢資料的能力,擴大可用資源的來源,而能即時知道資料的所在位置,並線上傳送訊息。儲存資料的媒體(紙本、磁片、光碟、磁帶及線上型式)、傳輸媒介(電線、電纜,演進至微波、紅外線、光纖及衛星)及傳輸技術的進步,將電子文獻傳遞服務推向更便捷、更大量、更無遠弗屆。電子文獻傳遞依照使用設備及服務程度可分為下列三種:(1)以傳真方式傳送申請需求及所需文獻。台灣地區館際合作組織會員圖書館間處理急件申請時通常以此方式處理。(2)經由網路傳送申請需求及所需文獻。如美國研究圖書館學會(Research Libraries Group,簡稱RLG)發展的Ariel文獻傳遞系統。其方式為申請館透過Ariel系統,可經由Internet傳送申請給供應館,供應館自Ariel系統接受其需求,找出原文資料後,將之掃描後,經由Internet將文獻傳送至申請館。申請館接到原文資料後,可選擇馬上列印或暫存,俾提供給讀者。(3)結合期刊目次、期刊索引或書目查詢服務之電子文獻傳遞服務。如OCLC之ContentsFirst、ContentsAlert及ArticlesFirst;CARL系統的UnCover;FAXON公司的FAXON Finder;EBSCO公司的EBSCOdoc等。我國國家圖書館的「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以及清華大學圖書館開發之「聯合期刊服務系統」等屬之。電子文獻傳遞服務於1990年代陸續由商業公司推出,較著名的有科羅拉多州研究圖書館聯盟系統公司(Colorado Alliance of Research Libraries System Inc.,簡稱CARL)的UnCover 2、費克森研究服務公司(Faxon Research Services, Inc.)的Faxon Finder與Faxon Xpress、線上電腦圖書館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簡稱OCLC)的ContentsFirst與ArticleFirst、及研究圖書館聯盟(Research Libraries Group)的CitaDel等。這些系統均提供約萬餘種期刊的目次或文獻索引、摘要,讓讀者能夠線上訂購,並於24至48小時內經傳真或網路取得全文,歐洲共同市場近年來亦積極推展館際電子文獻交換(Electronic Document Interchange Between Libraries,簡稱EDIL),以聯結各國的文獻傳遞系統。其他較具規模者尚有SWETSCAN、EBSCOdoc、Thomson Reuters(ISI)的Current Contents、大英圖書館文獻供應中心(British Library Document Supply Centre, BLDSC)的Inside Information等。而我國國家圖書館自1998年2月推出的「遠距圖書服務系統」(http://www.read.com.tw),除以傳統紙本郵寄或傳真方式提供服務外,更應用電腦科技以電子文獻傳遞方式提供其館藏約4800種中西文期刊(含港、澳地區)便捷的文獻查詢、檢索及傳遞服務甚至遠達偏鄉。惟因時空環境改變,國內商業機制成熟,該系統網站遂自2010年1月1日停止服務。為落實學術資訊開放與學術文獻檢索利用,並回歸圖書館知識導航及無償服務的本質,而由「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繼續提供其已獲無償授權的電子文獻線上瀏覽或列印,以及更開放、更多元的加值型服務。電子文獻傳遞系統滿足讀者即時(just-in-time)的文獻需求,為讀者開闢更便捷的資訊服務,也促使圖書館重新考量其館藏發展政策,不再為萬一(just-in-case)讀者需要而購藏。圖書館基於空間及經費因素,在館藏無法滿足讀者需求下,而需選擇合作的文獻傳遞服務公司。此時各公司之內容範圍、產品費用、檢索方式、資料庫新穎性、傳遞方式與時間等,則是評估其文獻傳遞服務的重要指標。而為使此項服務有效地發揮其功能,相關通訊協定、檢索指令等標準的訂定與遵循亦為重要關鍵。
Ronald G. Leach & Judith E. Tribble (1993). Electronic Document Delivery: New Options for Libraries.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8(6), 359-364. 陳敏珍(2010)。文獻傳遞服務。載於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上網日期:2010年12月15日,檢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詹麗萍(1998)。從館際互借到電子文獻傳遞服務。圖書館學刊,13,129-152。
參考資料:

Ronald G. Leach & Judith E. Tribble (1993). Electronic Document Delivery: New Options for Libraries.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8(6), 359-364. 陳敏珍(2010)。文獻傳遞服務。載於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上網日期:2010年12月15日,檢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詹麗萍(1998)。從館際互借到電子文獻傳遞服務。圖書館學刊,13,129-15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子文獻傳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