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空中大學圖書資訊學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of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作者: 賴美玲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立空中大學(以下簡稱空大)於1986年8月1日創立,是臺灣第十所國立大學,但也是臺灣地區第一個實施遠距教育(distance education)的最高學府。遠距教育的主要意義是指廣播者(教師)與被傳播者(學習者),保持有相當距離的一種教育型態。遠距教育有別於傳統教室內的授課方式,學習者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及地點學習不受時空的限制。
  空大的教學採用電視、廣播、電腦、電傳視訊、網路等一種或結合二種以上多元傳播媒體,並以面授、書面輔導及其他適當方式輔助施教。媒體教學節目由空大製作並安排播授。面授由學習指導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排定時間表實施,學生按時前往所屬之地區中心接受面授,面授的次數以每學期四次計,平均每月一次。書面輔導係由空大出版或指定教科書等,由學生自行購置閱讀。
  空大學生分佈全臺灣及離島地區,分別在臺北、新北市、新竹、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基隆、宜蘭、花蓮、臺東、金門、澎湖設立十三個中心,辦理面授、考試及服務,方便學生就近學習。
  空大設有人文學系、社會科學系、商學系、公共行政學系、生活科學系、管理與資訊學系。在每一學系之下,又分設若干學類。例如早期人文學系之下分設八大學類,後改為四大學類:文學與藝術、歷史、宗教與哲學、傳播與圖書資訊。
  空大人文學系首先於79學年度下學期開設「圖書資料運用」課程。而後,才規劃有圖書館學類課程。89學年度圖書館學類更名圖書資訊學類,該學類課程教學目標為:(1)提供圖書資訊學基礎知識與理論;(2)提供對圖書館相關業務有興趣者及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等單位非專業館員進修機會。課程包括認識與利用圖書資料及圖書館的「圖書資料運用」(後有相關課程如「圖書館使用實務」、「圖書館與資訊利用」)。以及圖書資訊學類基礎及相關課程,包括「圖書館學概論」(後有「圖書資訊學概論」)、「圖書選擇與採訪」(後有「圖書資訊選擇與採訪」)、「圖書分類編目」(後有「資訊組織」)、「參考服務與參考資料」(後有「參考資源與服務」)、「圖書館網路與資源運用」、「視聽資料管理」、「兒童讀物」。
  以往依空大人文學系課程之規劃原則,每一個循環課程學類學分數不超過40學分,傳播與圖書資訊學類課程分屬傳播、圖書資訊兩類受到限制,圖書資訊學類課程無法開設到20個學分,所以圖書資訊學類課程在開課方面一直受到侷限。而且,每一個學期大都僅能開設一門課程。基於上述情形,使得有心想修讀圖書資訊學類課程者,修讀時間會很長。自100學年度,人文學系為因應新的課程規劃,停止開設圖書資訊學相關課程,僅保留「圖書館與資訊利用」開設於校共同課程。
參考資料:
薛理桂(1993)。圖書館學教育在空中大學的實施。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
賴美玲(2002)。國立空中大學圖書資訊學類課程。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會訊,18,48-49。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空中大學圖書資訊學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