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蘇薌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蘇建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蘇薌雨(1901~1986)原名蘇維霖,後以字行,為著名心理學者。蘇氏於民國前十一年九月十一日在新竹市北門外沙崙出生,曾祖為貢生,祖父為秀才,書香傳家,為當地望族。
  蘇氏自幼聰慧,國民學校畢業後,考人臺灣私立商工學校,受到日人不平等待遇,對當時的殖民地教育,極為不滿,乃於民國九年(1920)自臺灣私立商工學校畢業後,即去上海,入國立暨南學校就讀。民國十一年秋,前往北平,進入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入北大哲學系,於民國十七年畢業;原擬赴法留學,為家人反對,未果。乃先後任教於暨南大學附屬中學、北平大學附屬中學等校。民國二十四年(1935),入東京帝大,主修心理學;二十六年學成返國,適逢七七事變,乃擔任孫連仲部隊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之顧問,親自參與臺兒莊之役。稍後至漢口入中央宣傳部國際宣傳處工作,負責日軍情報之蒐集及日語廣播之翻譯工作,次年(二十七年)遷重慶,又次年轉往桂林,擔任廣西省戰區司令部政治部工作,兼廣西省政府參議,並應邀在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原設無錫,戰時遷來桂林)任教授,兼國民中學教員訓練班主任導師。民國三十年,江蘇省立教育學院院長高踐四,發表改任國立廣西大學校長,蘇氏乃改任廣西大學教授,後又借調擔任廣西省立醫學院訓導主任,對該院訓導工作,頗多建樹。三十三年秋,桂林情勢緊張,乃由廣西播遷貴州,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學校遷回桂林,任一年級主任兼分部副主任。三十五年夏,因長兄逝世母親思念而返臺,計留居大陸求學任教二十五年。三十五年冬,應臺大文學院哲學系之聘,講授心理學,兼註冊組主任。三十六年二二八事變發生,本省籍教授與外省籍教授心結頗深,幸賴蘇氏以臺大教授會理事長身分,居間調停,得以和諧相處。
  民國三十八年(1949)秋,傅斯年任臺大校長,請蘇氏籌辦心理系,並兼任圖書館館長,致力革新圖書館館務及提高心理系教學及設備,貢獻卓著。臺大心理系在蘇氏經營之下,於四十七年創辦〔心理系刊〕,五十年成立心理學研究所,六十年設立博士班,其後蘇氏先後赴歐、美參加國際心理學會議,赴各國考察,回國後又成立中國心理學會,任理事長;並協助政府主辦國軍退役轉業之心理測驗及官兵安置工作,及成立臺大學生輔導中心。蘇氏為人爽直,凡事均親自督導,為臺灣心理學之發展奉獻心血,以迄民國六十一年退休,先後任臺大心理系主任二十年,圖書館館長二十三年。
  由於蘇氏之倡導,各大學始先後開設心理學課程,增設心理學系、學生輔導中心。救國團之青少年育樂營及青少年輔導中心,亦由蘇氏負責規劃,並任指導委員會召集人,對學校及社會青少年,均有極大幫助。
  蘇氏平生以教書與研究為樂,以貢獻於學術為職志,其間先後由政府邀請蘇氏出任考試委員及其他政府要職,均加婉拒。
  蘇氏著有〔心理學原理〕、〔心理學新論〕等書,其有關心理學之研究論文,散見各學術性期刊。
  蘇氏勇於任事,負責盡職,經年勞累成疾,於民國七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時四十分,病逝臺大醫院,享壽八十六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蘇薌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