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術圖書館發展計畫(美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cademic Library Development Program,簡稱 ALDP
作者: 彭慰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術圖書館發展計畫」是美國於1970年代發展出來的。由於世局受到各種變的因素影響,以致亦影響或改變圖書館管理與發展的方向。大學圖書館在1970年代以後,因學生人數的增加,校長任期的更迭,大學行政的日趨繁瑣,研究方法的日益精密,使其受到莫大的壓力。為因應變局,作最有效的經營管理,及成為學術圖書館努力追求的目標。
  在1973年,韋伯斯特(Duane E. Webster)任美國研究圖書館學會管理研究處(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Office of Management Studies)主任之時,促成為大型學術圖書館設計之「管理之檢查與分析計畫」(Management Review and Analysis Program,簡稱 MRAP)之頒布,試圖從評估檢查目前圖書館內部之服務與作業方面找出圖書館之需求及經營管理之方向。其後又為中小型學術圖書館設計「學術圖書館發展計畫」,並專為小型學術圖書館設計「小型學術圖書館規畫計畫」(The Planning Program for Small Academic Libraries,簡稱 PPSAL)。
  學術圖書館發展計畫獲圖書館資源委員會(Council on Library Resources)支持經費,由研究圖書館學會研究管理處主持,在北卡羅來那州立大學夏樂蒂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UNCC)進行測試計畫,利用「管理之檢查與分析計畫」簡化而成。該計畫(Project)採用行動研究法,分計畫之設計與測試兩部分進行。行動研究是利用專家與執行者有系統的發掘事實,並作實驗之程序。圖書館員即測試之執行者,另由一有管理學及圖書館學背景者作協調者主持計畫之進行,協調者可向管理研究處或其他參加「管理之檢查與分析計畫」之圖書館館員請求協助,並有顧問委員會導引發展。由於該測試計畫改進了北卡夏樂蒂分校之服務效能,也證實該計畫在中小型學術圖書館的可行性。
  莫瑞恩(P. Grady Morein)等人及盧秀菊曾為文介紹學術圖書館發展計畫。其主要目標是希望在日趨複雜的社會、經濟等大環境下,圖書館能提供更有效的作業與服務以因應各種變局。為有效運用館內人力資源,採自我研究法,使全館館員皆能參與,集思廣益,習得經驗。為分析方便,整個計畫分為8個研究單元,其中研究一般事務的有4個單元,包括:歷史回顧、環境分析,需求評估、圖書館目標目的分析等,皆由館員組成研究小組負責;另4個單元是研究特殊事務,包括管理結構和程序、人力資源發展和應用、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科技和設備之未來需求等,亦由館員組成之工作小組負責主持。該計畫列出分析程序之基本模式,每一研究組別皆依以下步驟進行:(1)計畫,(2)組織,(3)蒐集資料,(4)評估環境,(5)發展改進環境之方法,(6)撰寫報告,(7)檢查分析、必要時得重複前6項步驟,(8)修訂報告,交由全體館員傳閱複查,(9)考慮館員之反應,修正後發布之。前6項步驟是分析程序的核心,後3項則是複核及評鑑步驟,以作成實際可行的建議。
  學術圖書館發展計畫包括詳細作業程序,指引原則、工作流程及推薦讀物,使全體館員能在自我研究的方法下,積極參與,以發展系統而有效的圖書館作業。該計畫涵蓋了圖書館內的整個組織,如服務、作業、目的、目標、規畫、財務、科技、設備、館員發展、館長領導、人際關係等方面;強調整個機構組織之評鑑與發展,並提供全體館員擴展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術圖書館發展計畫(美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