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 |
|
- 部首 走
- 部首外筆畫 2畫
- 總筆畫 9畫
- 漢語拼音 fù
注音: | |
解釋:
前往、投向。如:「赴約」、「赴會」、「赴難」、「赴美公幹」、「赴湯蹈火」。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赴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赴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ù |
解釋:
[動] 1.前往、投向、奔向。如:「單刀赴會」、「共赴國難」。《文選.曹植.白馬篇》:「捐驅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告喪。同「訃」。《左傳.文公十四年》:「凡崩、薨,不赴則不書;禍、福,不告亦不書。」《禮記.檀弓上》:「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 3.游泳。同「洑」。《莊子.秋水》:「赴水則接腋持頤。」唐.成玄英.疏:「游泳則接腋持頤。」《水滸傳》第三八回:「張順再跳下水裡,赴將開去。」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赴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赴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音讀: |
hù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赴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1. 趨奔前往至某處。《說文解字.走部》:「赴,趨也。」《廣韻.去聲.遇韻》:「赴,至也。」《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漢書.卷七九.馮奉世傳》:「申生雉經,屈原赴湘。」《三俠五義》第三二回:「顏生素有大志,總要克紹書香,學得滿腹經綸,屢欲赴京考試。」 2. 投身或參與於某境地、事務。如:「赴死如歸」。《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禮者,謂之成人。」唐.孔穎達.正義:「赴謂奔走,言弼諧己性,奔走以赴禮也。」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驅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演義》第三四回:「愚意度之,在荊州必有事故。今忽請赴會,不可輕往。」 3.拯救。《穀梁傳.僖公元年》:「言次,非救也。」晉.范甯.集解:「救,赴急之意。」《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王脩》:「食其祿,焉避其難?居府雖舊,非赴難之義。」 4. 應合。東周戰國.宋玉〈高唐賦〉:「更唱迭和,赴曲隨流。」晉.陸機〈文賦〉:「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絃而遣聲。」 5. 告喪。同「訃」。《左傳.文公十四年》:「凡崩、薨,不赴則不書;禍、福,不告亦不書。」《禮記.檀弓上》:「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 6. 游泳。同「洑」。《莊子.秋水》:「赴水則接腋持頤。」唐.成玄英.疏:「游泳則接腋持頤。」《水滸傳》第三八回:「張順再跳下水裡,赴將開去。」 |
|
注音: | ㄈㄨ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赴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