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辛志平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楊洲松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辛志平(1912~1985),廣東羅定人,生於民國元年,卒於民國七十四年,享年七十四歲。
  辛氏少時入私塾 ,民國十一年(1922)考入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十三年入省立羅定中學,次年轉入廣州知用中學,十七年考入國立中山大學預科,十九年直升中山大學教育系,民國二十三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旋應廣東防城縣立鄉村師範之聘,擔任教育學及文史課程教員;二十四年出任贛南聯立鄉村師範教導主任,兼授教育課程。二十五年回中山大學擔任助教,講授實驗心理學。二十七年升任講師;三十年轉任黔江中學訓導主任。三十一年任重慶私立載英中學教務主任。三十二年任蘇皖豫邊區學院講師。後因對日戰事方酣,辛氏本報國之志,遂投身軍旅,曾任第一戰區副長官部機要祕書、黔桂湘邊區總司令部機要祕書、第三方面軍司令部機要祕書。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奉命接掌臺灣省立新竹中學,直至六十四年(1975)屆齡退休。後因病卒於七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辛氏自言平生最大二事為:參加抗戰及接掌新竹中學;尤其擔任新竹中學校長長達三十年,培育學子無數,最為人稱道。其於竹中時期,廣聘名師,建立優良校風,親訂「誠慧健毅」之校訓,戮力整頓,銳意革新,不數年,竹中乃成為桃竹苗地區莘莘學子所嚮往之學府。
  辛氏的辦學理念,強調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注重教學及學業成績,但不是升學主義,而是全人的通識教育。因而竹中早年並不實施文理分組,文組學生須修理科課程,理組學生亦須修習人文社會學科,期使人格與學識均能全面發展。另外,一般學校不強調的「副科」,如音樂、美術、體育等在竹中亦受到同等重視,音樂、美術、體育不及格者仍不准畢業,是以竹中在全省各項藝能競賽中常能脫穎而出。在體育方面,每年有陸上運動會及水上運動會各一次,每名學生均須跑完越野賽跑五千公尺、游泳二十五公尺方可畢業,每年的越野賽跑及游泳比賽就成為竹中兩大傳統。
  除此之外,辛氏自由開明的作風亦頗受好評。在其任內,塑造竹中自由開放的校風,學生平時可隨時向學校反應意見,每個月尚有一次動員月會,供師生意見交流。會上無所不談,校長則以輔助者的角色引導會議的進行,且時與學生辯論,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體驗民主精神的真諦。唯自由開放的民主作風並不等於放任無序,竹中亦有三大鐵律不准違犯,違犯者概依校規處分,絕不容情:一為考試不准作弊,二為不准偷竊他人財物,三為不許打架,以建立誠實、道德及文明的行為規範。
  辛校長主持竹中凡三十年整,為竹中建立許多優良傳統,其兼具斯巴達訓練意志堅忍及雅典民主精神的教育方式,作育英才無數;退休後,仍有許多當年受教的學生常往探視,感念其德澤。當年辛校長實有許多升遷機會,然其永遠以任竹中校長為最愛,執著地獻身於教育,以致退休後並無恆產,仍居校長舊宿舍;其對於教育的奉獻與執著、清廉耿介的作風,實為教育界的表率。尤以其堅持全人的通識教育、不向升學主義低頭的精神,更值得教育界同仁敬佩及學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辛志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