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迪克曼流通系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ickman Charging System
作者: 陳敏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迪克曼流通系統(Dictman Charging System)是1920年代美國所發展的一種機械化的借還書登記法,又稱為迪克曼圖書流通系統(Dickman Bookcharging System)或迪克曼圖書流通器系統(Dickman Book Charger System)。它的特點是在借書卡上壓印凸起的號碼,登記時將其連同書後卡一併插入機器中,將借書卡號碼轉寫至書後卡上作為紀錄。
  早在1900年圖書館員即開始尋求以機器來處理圖書借閱程序,以簡化作業、提高效率。當時服務於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的吉雅德(Edwin White Gaillard)以3,500美元設計一機器,但終無法達成此目的。1920年代後期服務於首都華盛頓公共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 Washington, D.C.)的館員包維曼(George F. Bowerman),向美國效率局(United States Bureau of Efficiency)尋求協助,期能發展一套既簡單又便宜的系統供各圖書館使用。該局即積極與世界上著名的製造商合作,而廠商亦紛紛提出各式機器,價格由450-3,500美元不等。直至1927年紐約圖書館效率公司(Library Efficiency Corporation)推出迪克曼流通器,價格僅需50美元,且功能完全符合效率局的要求,終獲採用。這系統隨即裝設於華盛頓公共圖書館測試。測試成功後又陸續裝設於紐約公共圖書館、聖路易公共圖書館(St. Louis Public Library)、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Brooklyn Public Library)、陶雷度公共圖書館(Toledo Public Library)、新澤西州東奧蘭吉免費公共圖書館(Free Public Library of East Orange, N. J.)、費城免費圖書館(Free Library of Philadelphia)。其後世界各地許多公共圖書館與大學圖書館亦使用這系統。
  迪克曼流通系統需使用標準的借書卡、書後卡、日期卡、流通檔、到期卡、書後袋、罰款單、逾期通知單、色帶、標示有日期與續借的鐵片等。借書卡上附有一鐵片,上面壓印著凸起的借書卡號碼,使用時可抽出。流通器有兩個槽,一個放置日期鐵片,一個放置借書卡鐵片。借書的流程如下:(1)每日早上將該日日期鐵片插入流通器的右邊槽;(2)讀者將欲借閱的書及借書卡交予館員;(3)自書後袋取出書後卡置於流通器上;(4)將借書卡的鐵片抽出,插入流通器的左邊槽;(5)壓下流通器臂端,使得借書卡號與借閱日期印至書後卡;(6)將書後卡放入流通檔;並將書後卡鐵片移開;(7)借書卡放置於流通器上;(8)壓下流通器臂端將借閱日期印至借書卡上;(9)到期卡放入書後袋。還書的流程如下:(1)圖書歸回至流通櫃臺,核對是否逾期,若逾期則計算罰款;(2)借書卡置於流通器,壓下臂端將還書日期印至借書卡;(3)自流通檔找出書後卡放入書後袋。續借使用續借鐵片操作;逾期未還者則依書後卡紀錄發逾期通知單。
  基本上,此系統是半自動化的流通系統,其優點是正確性高、操作簡單、節省館員與讀者的時間、日期卡等用品可多次使用、可運用於不同借閱期限的流通作業、減低眼睛與精神疲勞、流通作業不必做太大的變更等。主要缺點則是借書卡須多附一鐵片,它是機械式而非電子式,故仍須許多人工作業、噪音大且偶會發生故障。1932年發展的蓋羅德電子自動流通器(Gaylord Electronic Automatic Charging Machine),為第一部電子式流通機器,其功能與迪克曼流通系統大致相同,後者即漸被前者取代。1941年起圖書館效率公司即另研發電子式流通系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迪克曼流通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