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述古堂藏書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湯絢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述古堂藏書目〕10卷,清錢曾撰。述古堂乃清初藏書家錢曾中年所居藏書樓之名,地點在江蘇常熟城西虹橋。清世祖順治17年(1660,年32歲)冬,曾糞除其父裔肅室廬,讀書其中,以新堂請族曾祖謙益命名,謙益為作〔述古堂記〕,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及「好古敏以求之」之義。
  曾生平侈言藏弆,竭其二十餘年心力,摒擋家資,廣事增益,藏書頗有可觀,乃於清聖祖康熙8年(1669,年41歲)4月,應毛晉、陸敕先之請,編成〔述古堂藏書目〕,著錄述古堂所藏圖籍2,295種,釐為10卷,並作前、後序,說明編目緣由。
  曾認為「諸家經籍志,唯焦氏詳而有法」,故其編〔述古堂藏書目〕則「四部臚列,援毫次第,頗效焦氏體例,稍以已意參之。」自謂是目分類次第,係仿明焦竑〔國史經籍志〕之體例,然其所立門目,卻與焦著顯然有別,與其〔也是園藏書目〕、〔讀書敏求記〕亦不相同。〔述古堂藏書目〕見於今者,有刊本、抄本之分,其分類次第不盡相同。粵雅堂刊四卷本〔述古堂藏書目〕,共分為78類;〔藏園群書經眼錄〕所著錄十卷本〔述古堂藏書目〕寫本,共分為85類,兩者皆分類纖細,又不守四部成規,均與〔國史經籍志〕分類體例有別。吳翌鳳及千墨菴鈔本,分為10卷,共計94類,類目繁多,然係以經、史、子、集部類,顯與〔國史經籍志〕分類體例較為相仿。
  雖然〔述古堂藏書目〕傳世各版本,分類不盡相同,但某著錄體例則同。每書在書名、卷數之外,間載冊數、版本,以便於求書。版本或抄或刻,抄本有影宋抄、高麗抄、名家抄之不同;刻本則有宋、元板本之別。
  述古堂以精鈔著稱於世,藏書家有所謂錢鈔之名,紙墨精良,下真蹟一等,方之汲古閣毛氏鈔本,亦無多讓。
  曾於序文自言「生平酷嗜者,宋槧本為最」,除在〔述古堂藏書目〕後,列出〔述古堂宋板書目〕著錄98種述古堂所藏宋板書外,又遴選藏書中的精華,各撰解題,編成〔述古堂藏書目錄題詞〕,後改名為〔讀書敏求記〕,據章鈺彙合眾本,得634種,考訂宋元精刻善本的篇目完缺,授受源流,開賞鑑書志的先河。
  〔四庫提要〕評〔述古堂書目〕曰:「曾此編乃其藏書總目,所列門類,瑣碎冗雜,全不師古…其分隸諸書,尤舛謬顛倒,不可名狀,較〔讀書敏求記〕更無條理。」蓋曾僅重刻本年代與鈔本精粗,於簿錄之學,不甚用心,因書設類,但循名目,不檢本書,故分類往往不甚精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述古堂藏書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