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陳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陳熾原名家瑤,字次亮,自號瑤林館主;清江蘇瑞金人。熾曾任戶部郎中、軍機處章京等職;變法維新期間,曾與康有為組織強學會,任提調,並參與創辦〔中外紀聞〕、〔時務報〕等報刊,宣傳維新變法思想。代表著作為〔庸書〕百篇,係廣泛遊覽沿海各大城市及港澳地區,加上調查出國華人,參閱西方譯著而寫成;被維新派當做變法的參考書,推薦給光緒皇帝。
  陳熾鑑於中國被強敵環伺,在狼吞虎視下的危險處境,提出「變法維新,救亡圖存」的口號;認為「因時制變」是國家存亡的關鍵,一方面批評芒昧昏蒙、深閉固拒的頑固派,一方面也批評屈己伸入、遺其大體只學皮毛的洋務派,主張用君主立憲的議院制代替君主專制制度,發展資本主義的工商業,並堅持師夷制夷,學習西方要掌握自主權。
  他在哲學思想上,堅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認為順天者存,先天者興,因此提出中西道器交流論,比中體西用說更進一步。他說:「泰西之所長者政,中國之所長者教,道與器別,體與用殊,互相觀摩,互資補救;竊意西人忠信明決,實為立國之原,而三綱不明,五倫攸斁,則他日亂機之所伏。」他的思想表現「道」的超越性,形而上的道亙千萬世不容改變,而修道之謂教,綱常名教正是中國所擅長。不過他也承認宋人析理雖精,而其流弊是有體無用。反之,西方所長的政治制度、科學技術,原是因秦政而流傳到西方的「器」,本出於中國,因失落而流到西方;不必一概排斥,應「以器還中國而以道行泰西」。因此,陳熾也注意到學的重要性,提出一些有關教育制度的改革措施,例如:主張各省督撫分飭所屬仿書院之意而廣設學校,廣儲經筵,延聘師儒,以維風俗、正人心,並併入已有的同文、方言、水師、武備各館,延聘洋師兼攻西學;另建立書樓,對西書也應博采無遺。其次,主張設立專門學堂,如女塾、醫藥、工藝學堂等,而南北洋海軍、招商、鐵路、織布紡紗等官司應自設學堂。至於在改革科舉與官僚出身方面,他反對廢除科舉考試的科目,主張應推廣、增設藝學科及其他專門人員的考試,並對書院畢業而欲應考藝學科的人,授予「生員」的資格。
  總上可知,陳熾處在救亡圖存的清代末期,對教育制度的改革具有相當進步的思想,為晚清維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卒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陳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