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喀麥隆學校制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ool System in Cameroon
作者: 蔡清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喀麥隆共和國(Republic of Cameroon)位於非洲西部與中部之間,西南濱大西洋,西北與奈及利亞交界,東北與查德接壤,南與加彭、赤道幾內亞相接;面積四十七萬五千四百四十平方公里,約為臺灣之十三倍大。喀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1884~1914)係受德國所控制,戰後經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命令分由英國與法國統治,直至一九六○年一月一日始獲得獨立。由於此一歷史背景,該國約一千一百三十九萬的人口中雖有超過二百三十種方言,英語與法語仍被定為官方語言。
  
  由於油田大量開採,使得一九八○年代喀麥隆的經濟在赤道非洲一枝獨秀;隨著國際油價滑落,國家財政也開始出現困難。農業人口占該國勞動人力之七成,絕大多數以從事自給式農耕為主,約占全國生產毛額(GDP)之百分之三十。據一九九○年之估計,每人平均國民所得約為一千零四十美元。喀麥隆人民之文盲比例約有四成。
  喀麥隆至今尚未實施義務教育,學制如上圖所示。在小學階段,法語學校修業六年,英語學校則修業七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小學入學年齡通常為六歲,不過五歲入學者亦頗多見;每天上課約五小時,每週上課五天,一年約三十五週。留級率高是喀麥隆初等教育之特色,通常約有四成的小學生遭到留級,語言問題可能是原因之一,一進入學校即使用非母語的英、法語,使得學習更加困難。小學課程修畢後須參加小學證書考試以及中學入學考試,後者的通過率極低,一九九○年僅有四成。中學招收十一、二歲之學生,小學畢業生中僅有不到三成的人能夠升學;中學課程仍受英、法兩國影響頗深,屬於文法中學性質的普通課程仍最受歡迎,最終目標在於使學生取得普通教育證書(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或高中畢業會考證書(Baccalaureate)資格。中學每天上課五點五小時,一年上課三十五週,共分三個學期。近年來由於文法中高等教學之就業情形不佳,使得技術及職業課程逐漸受到歡迎。高等教育方面,喀麥隆擁有一所公立的雅恩德大學(Yaound'e University)、一所私立的天主教大學(一九九○年設立),以及數所類似法國高等專門學校(Grandes Ecoles)的專業教育學府,修業年限由三至七年不等。
  由於[憲法]規定教育屬於國家之權限,喀麥隆的各級公立學校一律免收學費。中央政府設有兩部主管教育事務:國民教育部(Ministry of National Education)掌管中小學教育,舉凡學校設備、教師聘任、學校課程及教科書等均屬其業務。高等教育部雖然主管高等教育業務,唯並不直接介入各校運作,各校均設有管理委員會負責。此外,督學系統亦相當發達,各級各類學校均設有一總教育督學(Inspector General of Pedagogy, IGP)職司監督事宜。
  在經費方面,一九九○/九一年度,教育經費約占喀國政府總預算之百分之二十,如以每名學生之單位成本計算,小學生為一六○美元,文法中學生六○○美元,技術及職業中學學生為一萬美元。
  喀麥隆中小學之師資相當貧乏,以一九九○年為例,約有五成的小學教師僅具有小學畢業資格,中學情況雖然稍好,仍有不足的現象。
  喀麥隆未來教育之發展有下列幾項問題亟待解決:各級學校教室嚴重不足造成班級人數過多,教師嚴重不足,師資培育制度亟待建立,學校課程不應為了協助學生通過考試,而是應與喀國社會現實相結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喀麥隆學校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