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沅(1730-1797) - 教育百科
畢 | |
沅 |
(1730-1797)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趙飛鵬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畢沅,清代學者、藏書家。字纕蘅,一件湘蘅,又字秋帆,自號靈岩山人。江蘇鎮洋人(今江蘇太倉)。生於雍正8年(1730),乾隆18年(1753)舉人,授內閣中書,充軍機處章京。25年,廷試一甲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遷左庶子。31年,授甘肅鞏秦階道,出關屯田,尋擢陝西按察使。36年,遷陝西布政使。高宗征金川之役,沅督運糧餉,使無匱乏,因授陝西巡撫。奏請置五經博士,奉祀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陵墓,修華嶽廟及漢、唐以來名蹟,收碑碣儲於學宮。並詳加考證,著〔關中金石記〕,並歷考地理風物,成〔西市安省志〕、〔關中勝跡圖記〕。41年積功賞戴孔雀翎。44年,丁母憂,返鄉服喪。45年10月,上諭以陝西巡撫缺員,一時不得其人,命沅前往署理。46年,甘肅撒拉爾回民蘇阿洪等叛亂,沅選集精兵,會同西安將軍伍彌泰等進擊剿捕,未幾收復河州,著賞給一品頂戴。48年,實授陝西巡撫。49年,又平定甘肅鹽茶廳回亂。50年,調河南巡撫。奉奏查明淮水發源在桐柏山,賜以御製〔淮源記〕。51年,賞穿黃馬掛,授湖廣總督。59年,陝西、四川邪教大起,稱傳自湖北。沅即赴襄陽、鄖陽按治,以未及時上奏,奉旨降授山東巡撫。60年,復原職。嘉慶元年(1796),枝江民聶人傑等挾邪教為亂,沅自辰州赴枝江平定之,賜二等輕車都尉世職。2年,奏請以提督移辰州,增設總兵駐花園沉以防賊。同年7月,卒於官,年68歲。贈太子太保。 沅以文學起家,愛才下士,職事修舉,歷任都、撫而不廢著述,精於經史、金石、地理之學。著有〔傳經表〕、〔經典文字辨正〕、〔續資治通鑑〕,及中川、山左諸金石志。又輯刻〔經訓堂叢書〕,以其所藏書之所為名。其他著述尚有〔山海經晉書地理志校注〕、〔河間書畫錄〕、〔經訓堂法帖〕、〔靈巖山人詩文集〕等。藏書甚富,每遇古書善本,手校錄存之。藏書印記有:「畢沅審定」、「秋帆珍賞」、「秋帆書畫圖章」、「經訓堂珍藏印」、「畢沅秘藏」、「畢沅鑒藏」、「畢沅一字湘衡」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畢沅(1730-1797)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