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真理實用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agmatic Theory of Truth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真理實用論的主要觀點有二:(1)凡能有實際作用者即為真理,如「上帝存在」這一信念有其實際作用,則這一信念為真;(2)判斷一命題真偽的標準在於真是否有作用,如命題「上帝存在」對某人而言有安定生活之作用,則此命題為真。
  在哲學的發展上,真理符應論和真理一貫論合稱古典真理論。真理實用論是古典真理論的反動,其核心概念是「作用」(use)。由於實用主義哲學家的觀點互異,對「作用」的解釋不同。實用主義的創始人帕爾斯(C.S. Peirce, 1839~1914)認為一命題是否有其作用並非決定於個人的主觀感受和認定,而是繫諸於進行科學探索的一群人的共同認定;詹姆斯(W. James, 1842~1910)則認為只要個人覺得對其有用的即是真理,科學命題之為真在於它能幫助個人來預測其經驗及協助其解決問題,形上學或神學之命題如果要為真,則一定要為個人帶來用處,依照這種看法,只要「上帝存在」這信念可為個人帶來好處就為真,否則即為偽。在這個問題上,實用主義的另一健將杜威(J. Dewey, 1859~1952)不同意詹姆斯的看法,杜威的看法較接近帕爾斯。
  真理實用論有兩個特點:(1)「真理」在實用主義的真理論架構中是變動不居的,隨著時間、情境和人的轉變,原來不成為真的命題可能轉變為真,原來被認為真的命題也可能轉變為偽;(2)在古典真理論的架構中,真理的概念和「確定性」(certainty)有邏輯關係,但在實用主義的真理論中,這兩個概念卻沒有這種關係。
  真理實用論常為人批評者有下列數端:(1)一般人以為命題的真偽是截然二分的,亦即非真即偽,但真理的實用論卻否定了這一點;(2)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命題雖然為偽,但卻相當有作用,或有些命題為真,但卻沒有什麼作用;(3)命題之有用在於其為真,而不是如這個理論所主張的「命題之為真在於其有用」;(4)命題之對個人有用與否常因人而異,如「上帝存在」對某人有利,因而對某人為真,但此命題對另一人毫無作用,故對這個人為偽,如此一來,形成命題既真又偽的現象,如此的情形使得知識的認定完全陷於個人主觀認定,而沒有客觀的基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真理實用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