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國童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inese Toys
作者: 鄧慧慧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童玩」就廣義言,是兒童的所有遊戲道具。以字面解釋,為兒童身邊一切可供遊戲操弄的物品。「中國童玩」指的是中國各地方、各民族兒童時期之一切遊藝活動中所使用的道具。
  中國自古以來就相當注重兒童的遊戲活動,認為完美的人格來自於各式遊藝活動經驗。孔子的教育內容中就有六藝的重點,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樂、射、御的學習,可謂為遊藝最高層次的活動。
  中國童玩在現代玩具店大量興起前,是由「貨郎」挑著各式各樣的玩具,穿梭於城鎮鄉村販賣。依中國人的習性,玩具種類的變化與地域和季節有密切相關,故大致可分為:
1.時令性童玩:如過年時的爆竹-太平花、炮打燈、大龍炮、水鴛鴦、大花、小花、玉轉等。仿「年」獸而延伸的各式面具,吹琉璃花、喇叭、擊太平鼓。正月十五的龍燈、冰燈、麥子龍燈、跳百索、摸瞎魚。春日則做紙鳶,夏日捉草蜢、捕流螢、蝴蝶;打「干干」-「陀螺」;耍「空鐘」-扯鈴。秋日螽斯、蟈蟈兒、鬥蟋蟀。中元時點荷葉燈、蓮花燈。秋末踢毽子。冬日踢石球、打柭柭-以木棍將木棍敲起於穴中比遠似擊壤。雪日堆雪、滑雪、打雪仗等。2.地方性童玩:如江米人、竹馬、傀儡、布偶、臉譜、線結偶、毛皮偶、草偶,順應當地物產特色而形成的童玩。3.隨手拮取的童玩:如竹葉船、捏泥、抓撿些小生物鬥弄玩耍;隨處撿些葉子、蘆葦、麥桿折編成小玩偶;拾塊磚畫地格、跳房子、過五關、搶位子、扮家家酒、跳棋子等。4.傳統益智類童玩:如童謠念唱、摺紙、摺手帕、橡皮筋、抓子兒、沙包、翻鼓-長繩,由一人或二人以手指繞繩變化圖案結構;仙人擺渡、猜字、九連環、七巧圖(板);各種棋-如五子棋、西瓜棋、孔明棋等;走迷宮、連點、大富翁、陞官圖等,都能在遊戲中鍛鍊思考與推理能力。中國童玩除了成品外,兒童多就地取材,自己做玩具,在自製過程中,更得到創造的快樂和成就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國童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