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先發制人 - 教育百科
ˋ
ˊ
xiān fā zhì ré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 fā zhì rén
解釋:
  1. 凡事先下手取得主動權,而制伏對方。
    【例】比賽一開始,他便先發制人,連連得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先發制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 fā zhì rén
解釋:
凡事先下手取得主動權而制伏對方。《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時也。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隋書.卷七○.李密傳》:「百萬之眾,一朝可集,先發制人,此機不可失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先發制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 fā zhì rén
釋義:
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才能制伏對方。#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典源: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秦二世1>元年七月,陳涉2>等起大澤3>中。其九月,會稽守4>通5>謂梁6>曰:「江西7>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8>將9>。」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 〔注解〕 (1) 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子。秦始皇死後即位,稱二世。 (2) 陳涉:陳勝(?∼西元前208),字涉,秦陽城人。秦二世時,與吳廣起兵,天下之士苦秦苛政,相率歸向。旋自立為楚王,勢力頗大,後為其部下莊賈所殺。 (3) 大澤:地名。即大澤鄉,地約當在今安徽宿縣西南。 (4) 會稽守:會稽郡守。會稽,音ㄍㄨㄟˋ ㄐ|,浙江省舊縣名,今與山陰縣合併為紹興縣。守,郡守,職官名。秦時一郡最高的行政首長。 (5) 通:殷通,生卒年不詳。秦二世時為會稽郡守,後為項羽所殺。 (6) 梁:項梁,生卒年不詳。楚將項燕的兒子,項羽的叔父。秦末,陳勝起兵,梁與籍共起兵吳中以應之,後為秦將章邯所敗而死。 (7) 江西:此指浙江以西,即大澤一帶。 (8) 桓楚:人名,生卒年不詳。 (9) 將:音ㄐ|ㄤˋ,率領。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項籍》
典故說明:
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朝末年,項梁和他的姪子項羽住在吳中,因為項梁足智多謀,兩人頗受地方敬重。秦二世元年,陳勝等人從大澤起義抗秦,會稽郡守殷通將項梁找來,對他說:「浙江以西都已經造反了,這是上天要亡秦國。我曾聽人說過,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才能制伏對方,否則將被人所制。所以我也想趁此時發動軍隊抗秦,並請您和桓楚統率軍隊。」項梁不想和殷通合作,便與項羽用計把殷通殺了,並接管會稽郡與殷通的軍隊,立下日後抗秦大業的基礎。這裡的原文「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後來演變成「先發制人」這句成語,比喻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才能制伏對方。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才能制伏對方。
使用類別
用在「果敢決斷」的表述上。
例句
  1. 在戰場上對決,要先發制人,搶得先機。
  2. 想不到對方一出手,就先發制人將他的軍。
  3. 敵人軍力強過我,得趁其不備,先發制人才行。
  4. 你可以在他開口前,就先發制人跟他提出要求。
  5. 我們就來個先發制人,放出風聲,看他的回應。
  6. 對付這種人,就是要先發制人,讓他措手不及。
  7. 今天談判的勝負,就看哪方能先發制人,搶得先機。
  8. 我們在這兒等著,一有狀況,就先發制人發動進攻。
  9. 這場球賽我隊要先發制人,若讓對方搶得先機,要勝就難了。
  10. 想不到他來個先發制人,未等我坐定,就向我興師問罪起來。
書證:
01.《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項籍》:「梁曰:『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時也。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02.《隋書.卷七○.李密列傳》:「百萬之眾,一朝可集,先發制人,此機不可失也。」
03.《宋史.卷三九九.宋汝為列傳》:「去夏諸帥各舉,金人奔命敗北之不暇,兀朮深以為慮,故為先發制人之動。」
04.《資治通鑑.卷一○二.晉紀二十四.海西公太和四年》:「太宰恪之子楷及垂舅蘭建知之,以告垂曰:『先發制人,但除評及樂安王臧,餘無能為矣。』」
05.《續資治通鑑.卷九一.宋紀九十一.徽宗政和元年》:「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萬一女直得志,先發制人,事不侔矣。」
06.《明史.卷二一○.徐學詩列傳》:「蓋嵩權力足以假手下石,機械足以先發制人,勢利足以廣交自固,文詞便給足以掩罪飾非。」
07.《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借兵向鎬,以救王后,必要天子傳位於故太子,此伊周之業也。語云:『先發制人。』機不可失。」
08.《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他還怕那通判同他理論,卻去先發制人,對那通判說:『本錢沒了,要添本;若不添本,就要倒了。』」
09.《飛龍全傳》第四三回:「依臣兒之見,父王即當命將興師,往彼問罪,先聲所至,可以不戰而定,所謂先發制人,易與為力之道耳。」
10.《隋唐演義》第七七回:「且說太子重俊,聞知韋后欲要謀廢,他心懷疑懼,又恐為三思、婉兒輩所陷,因欲先發制人。」
11.《蕩寇志》第四八回:「至希真想圖我新泰,我不如用先發制人之法,攻他蒙陰。」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先發制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反詞 後發制人
教育媒體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