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希爾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ilgard, Ernest R.
作者: 黃玉清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希爾嘉(1904~ )是美國心理學家;出生於伊利諾州的貝立維爾(Belleville, Illinois)。先在伊利諾大學厄巴那校區就讀,獲學士學位;其後,於一九三○年在耶魯大學獲頒博士學位;戰時以非軍人身分,任職於戰爭資訊辦公室與戰爭生產董事會(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 and War Production Board);一九三一年結婚,育有子女二人;一九二八至一九六九年間,先後擔任耶魯大學心理學講師、助理教授、教授;自一九六九年起,歷任史丹佛大學講座教授、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委員、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深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心理學會會長;並曾獲頒:實驗心理學者學會華倫獎(Warren Medal)、美國心理學會傑出科學貢獻獎、國家科學院院士、國家教育學院院士等數項殊榮。
  希爾嘉一生堪稱為研究科學家與理論學家,可分為兩個時期:在前一時期,全心投注於學習行為理論的分析及綜合,以實驗研究探討選擇性增強的自發性與非自發性反應;在後一時期,則逐漸由視人格是一套習慣或制約反應的行為模式,朝向更具有現象學的、心理動力學的人性觀取向。
  希爾嘉認為想使心理學成為一門科學,對人類行為有更寬廣的了解,則必須是研究科學家的實驗控制及測量與臨床工作者所具備的人格動態知識密切結合,始能克盡其功。希爾嘉在此方面的努力,卓然可見。希爾嘉夫人是心理分析學家,是他的主要研究搭檔;他們在史丹佛大學所設立的實驗研究室,進行一系列研究,在整合統計、心理計量與自我報告、心理分析晤談方面,作最謹慎的、最周密的嘗試。
  希爾嘉對研究方法貢獻頗鉅,發展並標準化一種工具,俾供測量之用。他的另一項貢獻是有關互動式發展的研究,他抽離出個體發展史等三個因素。他認為人類有與生俱來的能力,該等能力在兒童時期或大幅地消失或明顯地增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希爾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