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風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ㄈㄥ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fēng[二]fè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ㄣㄎㄨㄥㄑㄧˋㄌㄧㄡˊㄉㄨㄥˋㄙㄨㄛˇㄔㄢˇㄕㄥ˙ㄉㄜㄒㄧㄢˋㄒㄧㄤˋㄖㄨˊ:「ㄔㄨㄣㄈㄥ」、「ㄅㄟˇㄈㄥ」、「ㄊㄞˊㄈㄥ」。
  2. ㄐㄧㄥˇㄒㄧㄤˋㄖㄨˊ:「ㄈㄥㄍㄨㄤ」、「ㄈㄥㄐㄧㄥˇ」。
  3. ㄒㄧˊㄑㄧˋㄒㄧˊㄙㄨˊㄖㄨˊ:「ㄒㄧㄠˋㄈㄥ」、「ㄈㄥㄑㄧˋ」、「ㄧˊㄈㄥㄧˋㄙㄨˊ」、「ㄕㄤㄈㄥㄅㄞˋㄙㄨˊ」、「ㄕˋㄈㄥㄖˋㄒㄧㄚˋㄖㄣˊㄒㄧㄣㄅㄨˋㄍㄨˇ。」
  4. ㄒㄧㄠㄒㄧˊㄖㄨˊ:「ㄈㄥㄕㄥ」、「ㄎㄡˇㄈㄥ」、「ㄊㄨㄥㄈㄥㄅㄠˋㄒㄧㄣˋ」、「ㄨㄣˊㄈㄥㄦˊㄊㄠˊ」。
  5. ㄔㄨㄢˊㄨㄣˊ˙ㄉㄜㄖㄨˊ:「ㄈㄥㄨㄣˊ」、「ㄈㄥㄆㄧㄥˊ」、「ㄈㄥㄔㄨㄢˊ」。
  6. ㄑㄧˋㄩㄣˋㄧˊㄊㄞˋㄖㄨˊ:「ㄗㄨㄛˋㄈㄥ」、「ㄈㄥㄉㄨˋ」、「ㄈㄥㄍㄜˊ」、「ㄈㄥㄩㄣˋ」。
  7. ㄓㄨㄥㄕㄤˋㄔㄥㄇㄡˇㄒㄧㄝㄅㄧㄥˋㄓㄥˋㄨㄟˊㄈㄥ」。ㄖㄨˊ:「ㄈㄥ」、「ㄈㄥㄏㄢˊ」。
  8. ㄇㄧㄥˊㄩˋㄖㄨˊ:「ㄐㄧㄚㄈㄥ」、「ㄇㄣˊㄈㄥ」。
  9. ㄐㄧㄝˋㄈㄥㄌㄧˋ˙ㄉㄜㄔㄨㄟㄈㄨˊ使ㄕˇㄉㄨㄥ西˙ㄒㄧㄍㄢㄗㄠˋㄏㄨㄛˋㄐㄧㄝˊㄐㄧㄥˋㄖㄨˊ:「ㄈㄥㄍㄢ」、「ㄈㄥㄐㄧ」、「ㄕㄞˋㄍㄢㄈㄥㄐㄧㄥˋ」。
  10. (10) ㄐㄧㄥㄊㄧˇㄘㄞˊㄓˇㄐㄧㄥㄍㄨㄛˊㄈㄥㄓㄨㄥㄕㄡㄐㄧˊ˙ㄉㄜㄇㄧㄣˊㄙㄨˊㄍㄜㄧㄠˊ
注音:
解釋:

ㄔㄨㄟㄖㄨˊ:「ㄔㄨㄣㄈㄥㄈㄥˋㄖ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ēng
解釋:
  1. 空氣流動所造成的現象。
    【例】春風、秋風、和風
  2. 景象。
    【例】風光、風景
  3. 習氣、習俗。
    【例】校風、移風易俗、傷風敗俗
  4. 神態、作為、氣韻。
    【例】作風、風度、風格
  5. 消息。
    【例】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來
  6. 傳說的、沒有根據的。
    【例】風聞、風言風語
  7. 榮寵。
    【例】爭風吃醋
  8. 民歌、歌謠。
    【例】國風、采風
  9.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
    【例】傷風、內風、中風
  10. 姓。
注音:
漢語拼音: fèng
解釋:
  1. 吹。
    【例】春風風人、有寒疾不可以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ēng
解釋:
[名]
1.流動的空氣。如:「春風」、「秋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2.景象。如:「風光」、「風景」。
3.習氣、習俗。如:「校風」、「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4.神態、作為、氣韻。如:「作風」、「風度」、「風格」。《魏書.卷四十五.杜銓傳》:「銓學涉有長者風,與盧玄、高允等同被徵為中書博士。」
5.消息。如:「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來」。《水滸傳》第四九回:「顧大嫂道:『伯伯,你的樂阿舅透風與我們了。』」
6.事端。如:「風波」。
7.榮寵。如:「爭風吃醋」。
8.《詩經》六義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詩經.大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日頌。」
9.泛指民謠、歌謠。《漢書.卷三○.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匹夫庶婦,謳吟土風,詩官採言,樂盲被律。」
10.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羊癲風」。
11.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風胡子。
12.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2.動物雌雄相誘。如:「風馬牛不相及」。
[形]
傳說沒有根據的。如:「風聞」、「風言風語」。
注音:
漢語拼音: fèng
解釋:
[動]
1.吹、吹風。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孟子.公孫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風。」宋.蘇軾〈與孫叔靜〉:「屬飲藥汗不可以風,未即諸謝,又枉使旌。」
2.婉言勸諫。通「諷」。《史記.卷五八.梁孝王世家》:「而王與任王后以此使人風止李太后。」《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以風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皆知天子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ind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風是空氣相對於地球的一種運動。空氣的運動大致可分為水平方向的運動和垂直方向的運動,水平方向的空氣運動才稱為風。風是向量,因此須要用風向和風速兩個物理量來描繪。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o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流動的空氣或氣體。
  2. [[量] ] 計算漁船出海捕魚次數的單位。
音讀: Hong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