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赴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ㄑㄧㄢˊㄨㄤˇㄊㄡˊㄒㄧㄤˋㄖㄨˊ:「ㄈㄨˋㄩㄝ」、「ㄈㄨˋㄏㄨㄟˋ」、「ㄈㄨˋㄋㄢˋ」、「ㄈㄨˋㄇㄟˇㄍㄨㄥㄍㄢˋ」、「ㄈㄨˋㄊㄤㄉㄠˋㄏㄨㄛ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赴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前往。
    【例】赴宴、單刀赴會、赴湯蹈火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前往、投向、奔向。如:「單刀赴會」、「共赴國難」。《文選.曹植.白馬篇》:「捐驅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告喪。同「訃」。《左傳.文公十四年》:「凡崩、薨,不赴則不書;禍、福,不告亦不書。」《禮記.檀弓上》:「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
3.游泳。同「洑」。《莊子.秋水》:「赴水則接腋持頤。」唐.成玄英.疏:「游泳則接腋持頤。」《水滸傳》第三八回:「張順再跳下水裡,赴將開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趕得及、趕得上。
  2. [[動] ] 前往參加。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趨奔前往至某處。《說文解字.走部》:「赴,趨也。」《廣韻.去聲.遇韻》:「赴,至也。」《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漢書.卷七九.馮奉世傳》:「申生雉經,屈原赴湘。」《三俠五義》第三二回:「顏生素有大志,總要克紹書香,學得滿腹經綸,屢欲赴京考試。」

2. 投身或參與於某境地、事務。如:「赴死如歸」。《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禮者,謂之成人。」唐.孔穎達.正義:「赴謂奔走,言弼諧己性,奔走以赴禮也。」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驅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演義》第三四回:「愚意度之,在荊州必有事故。今忽請赴會,不可輕往。」

3.拯救。《穀梁傳.僖公元年》:「言次,非救也。」晉.范甯.集解:「救,赴急之意。」《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王脩》:「食其祿,焉避其難?居府雖舊,非赴難之義。」

4. 應合。東周戰國.宋玉〈高唐賦〉:「更唱迭和,赴曲隨流。」晉.陸機〈文賦〉:「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絃而遣聲。」

5. 告喪。同「訃」。《左傳.文公十四年》:「凡崩、薨,不赴則不書;禍、福,不告亦不書。」《禮記.檀弓上》:「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

6. 游泳。同「洑」。《莊子.秋水》:「赴水則接腋持頤。」唐.成玄英.疏:「游泳則接腋持頤。」《水滸傳》第三八回:「張順再跳下水裡,赴將開去。」

注音: ㄈ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