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隸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ㄈㄨˋㄕㄨˇㄖㄨˊ:「ㄌㄧˋㄕㄨˇ」。
  2. ㄍㄨˇㄉㄞˋㄔㄥㄉㄧˋㄨㄟˋㄅㄟㄐㄧㄢˋㄏㄨㄛˋㄍㄨㄥㄖㄣˊㄧˋ使ㄕˇ˙ㄉㄜㄖㄣˊㄖㄨˊ:「ㄋㄨˊㄌㄧˋ」、「ㄆㄨˊㄌㄧˋ」。
  3. ㄏㄢˋㄗˋ˙ㄉㄜㄧˋㄓㄨㄥˇㄒㄧㄥˊㄊㄧˇㄕㄥˋㄒㄧㄥˊㄩˊㄑㄧㄣˊㄏㄢˋㄏㄨㄛˋㄔㄥㄨㄟˊㄌㄧˋㄕ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
    【例】奴隸、僕隸
  2. 漢字的一種形體。相傳為秦代程邈所創,由小篆減省而成。 △隸書
  3. 附屬。
    【例】隸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如:「奴隸」、「皁隸」。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隸,賤屬也,僕也。」
2.一種字體。即隸書。相傳為秦代程邈所創,由小篆減省而成。
3.姓。如漢代有隸延之。
[動]
1.附屬。如:「隸屬」。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宋.蘇軾〈率子廉傳〉:「晚隸南嶽觀為道士。」
2.學習。明.湯顯祖《紫簫記》第六齣:「俺將此詞送到杜秋娘別院,隸習一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附屬。如:「隸屬」。《說文解字.隶部》:「隸,附箸也。」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宋.蘇軾〈率子廉傳〉:「晚隸南嶽觀為道士。」

2. 職位低微的官吏。《左傳.昭公四年》:「輿人納之,隸人藏之。」晉.杜預.注:「輿、隸皆賤官。」《周禮.夏官.隸僕》:「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灑之事。祭祀脩寢,王行洗乘石。掌蹕宮中之事,大喪復于小寢、大寢。」

3. 百姓。《戰國策.燕策二》:「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施及萌隸,皆可以教於後世。」《史記.卷四.周本紀》:「發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

4. 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之人。《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劉向》:「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親,降為皁隸,縱不為身,奈宗廟何!」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六.考聲》:「隸,賤屬也,僕也。」《文明小史》第四六回:「直要使中國四萬萬百姓,一個個都貧無立錐之地,然後服服貼貼的做他們的牛馬,做他們奴隸。」

5. 一種字體。即隸書。相傳為秦代程邈所創,由小篆減省而成。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高陽許靜民,鎮軍參軍,善隸草,羲之高足。」

6. 學習。明.湯顯祖《紫簫記》第六齣:「俺將此詞送到杜秋娘別院,隸習一番。」

7. 姓。如漢代有隸延之。

注音: ㄌ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隸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