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內外控 - 教育百科
健 | |
康 | |
內 | |
外 | |
控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
作者: | 沈育娟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健康內外控」為內外控信念的一個特定領域,而內外控的概念源自於社會學習論,最早是由饒特爾(J.B. Rotter)在一九五四年提出來說明期待向度。 在歷經多年的蓬勃發展後,內外控信念的沿革大致可分為兩個發展趨向來看。(1)由「一般性內外控信念」轉向「特定性內外控信念」;一九六六年饒特爾所提出的I-E量表用於測量一般性的內外控信念。但克斯特(Kirscht)指出健康內外控不同於一般內外控,因此一九七六年瓦斯通(Wallston)等人便發展出用於測量一般性健康行為的內外控量表(HLC)。不過由於內外控信念可能普及於許多行為領域或特定於某種行為領域,所以後來也發展出針對「體重」及「青少年吸菸」等特定領域的多向度內外控量表;(2)由「單一向度」轉為「多重向度」;在早期研究產生不一致結果後,李文生(Levenson)於一九七三年發現內外控的建構上,外控應再分為機遇性的外控和強勢他人的外控,因此提出用多重向度的內外控量表取代單一向度的內外控量表來測量一般性的內外控。而在一九七八年瓦斯通夫婦與達維爾(Deville)也發展出用在測一般性健康行為的多重向度健康內外控量表(MHLC);同年帕索(Parcel)和米爾(Meyer)亦發展出用於十二歲以下兒童的多向度健康內外控量表。 「健康內外控」係指個體認為其健康受控於自己或命運、機會或強勢他人的程度。健康內外控理論假設;健康行為不單由「內外控」決定,其須添加「注意」因素及「個體對健康重要性的設定」,因此有著個別差異的情境因素,即健康內外控信念將受個體過去健康情形所強化。健康內外控量表的測量有:(1)單一向度的健康內外控的測量:起初的健康內外控量表(HLC)是單一向度的。計分後,高於中位數(Median)的分數被解釋為外控信念,即認為決定健康的因素非人所能控制,乃由外在且不可預測的力量所控制,諸如幸運、命運、機會或強勢有力的他人。至於低於中位數的分數被解釋為內控信念,即認為「健康控制之所在」操之在己,而個人健康與否乃個人行為的結果;(2)多重向度的健康內外控的測量;經過一段時間,健康內外控的多重向度觀念開始被提出,同時文獻也開始支持內外控量表的多重向度性。於是瓦斯通夫婦和達維爾在一九七八年就發展出多重向度的健康內外控量表(MHLC);用來測量個體對造成健康或疾病的控制來源之信念。其型式為李克特(Likert)格式的六分量表,分別在測量下列三個向度:內控、機遇性的外控和強勢他人的外控。 該年,瓦斯通夫婦等人也指出多重向度的健康內外控量表有良好的建構效度及效標關聯效度之同時效度;在一九八一年 ,瓦斯通夫婦並下結論指出MHLC之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信度係數)良好,尤其當A、B 兩版合併時Cronbachα信度更明顯增加;而再測信度也相當穩定。 單一和多重向度的健康內外控量表在測量一般性的健康內外控信念上相當有用,因而最常被用在探究健康資訊的尋求行為。依據瓦斯通夫婦於一九八二年提出的看法,主要是由於衛生教育計畫強調個人責任及內在信念,所以健康內外控的期待相當有助於了解個案對此等計畫的反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健康內外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