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技哲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作者: 林志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科技哲學」一詞廣泛的指以科技為主題進行批判反省的學說與論述;是受到二十世紀科技對社會影響力的擴張,以及哲學界對實踐哲學的重視,引發出的一股哲學風潮。特別在德國學者卡普(Ernst Kapp, 1808~1896)〔技術哲學基礎〕(Grundlinien einer Philosophie der Technik)一書出版後,此詞首度出現,促成這股學術風潮的形成。
  鑑於科技與各學術領域有密切關係,科技哲學具有一種多學科與科際整合的特性。就相關的學者而言,除傳統的哲學家,如海德格(M. Heidegger, 1889~1976)、杜威(J. Dewey, 1859~1952)、馬克斯(K. Marx, 1818~1883)、奧特嘉(Gasset Jose Ortega)與耶魯勒(J. Ellul)等人外,工程學者,如卡普、瑞羅(Franz Reuleaux, 1829~1905)、德紹(Friedrich Dessauer, 1881~1963)等人,也熱烈參與科技哲學的討論,且被視為科技哲學的學者。若從科技哲學討論的主題看,在多學科與科技整合特性的影響下,不但討論廣泛,且仍持續發展,至目前為止,討論的範圍包括下列五大類:(1)科技的意義:科技、技術、機器之意義的區分,及科技與人、科技與自然、科技與科學、科技與工程學關係的探討;(2)科技的發展模式:人類科技史發展的說明,或對現在科技發展方式、原理的闡釋;(3)科技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包括科技與藝術、科技與政治、科技與經濟、科技與人類本性、科技倫理、現代科技社會的特徵等;(4)新興科技:人工智慧、科技評估、設計、基因工程、電腦、自動化等;(5)其他:科技哲學史、科技與現代理性、自由與決定論、科技發展之樂觀與悲觀論的討論等。
  科技哲學為一門新興學科,除本身學術體系尚未明確外,也遭遇許多問題,包括:(1)科技哲學雖名為哲學,但卻與傳統哲學不同,一方面所討論的主題與傳統哲學之認識論、倫理學不同,主要以生活具體實踐層面的問題為主。另一方面,除傳統哲學家外,工程學者、社會學者、政治學者等均參與科技哲學的討論。因此科技哲學如何為本身在哲學領域中定位,急待科技哲學家的努力。(2)基於科技概念本身的複雜性,以及科技哲學學術體系尚未建立,一般科技哲學家往往只針對有興趣的主題探討,其中又以傳統哲學家們的討論,所涉及的先前假設均有很大的歧異,造成科技哲學概念的模糊。到底科技哲學應以科技(technology)為主?或是以技術(techniques)為主?科技哲學與工程學如何區分?又科技哲學是否應該建立一套獨特的學術體系,以為解釋科技現象的依據?或是依舊保持其多面向的特性?此類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科技哲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