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圖書館標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ibrary Standards
作者: 林金枝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圖書館標準係指圖書館在組織、人員、藏書、經費、建築設備與服務等方面所應具備的條件與達成之目標,通常由專業組織或政府機構所制訂,其內容乃根據圖書館設置的目標及其理想,就圖書館服務所應達到的具體最低要求作一明確說明與規定。
  圖書館標準旨在使圖書館業務遵循一定軌道發展,謀求全國圖書館事業步入組織化與合作化之途徑,並可據以做為衡量或評估圖書館服務或計畫的準則。圖書館標準具有下列5項主要功能:(1)作為圖書館評鑑的準繩;(2)作為擬定圖書館計畫的藍圖;(3)作為新館的工作指引及認可依據;(4)作為爭取經費的依據;(5)可反映當時圖書館的需要與環境。  
  圖書館標準,首先應揭櫫其服務理想,表明其所承當的任務,然後再參照一個國家的社會情況、經濟水準與文化背景,確定為達到理想目的,在人員、經費及其他物質上所應具備的條件。美國的公共圖書館標準,其內容分為原則與標準兩項,前者說明其理想,後者指出其做法,亦即質與量並重的意思。
  在各類圖書館標準中,公共圖書館標準可說是最早制訂,同時也最為圖書館界所重視者。美國自1933年以來,即先後多次由美國圖書館學會頒布公共圖書館的標準,作為全美各地公共圖書館經營管理的依據。1966年的「公共圖書館系統最低標準」(Minimum Standards for Public Library Systems)乃美國最後一個全國性公共圖書館標準。代之而起的是「公共圖書館規畫程序」(A Planning Process for Public Libraries)及「公共圖書館服務成效評估」(Output Measures for Public Libraries),以配合時代變遷與地區需要。
  除公共圖書館標準外,學校圖書館、大專院校圖書館及專門圖書館亦都分別訂有相關服務標準。如1986年修訂通過的美國「大學圖書館標準」(Standards for College Libraries),係作為評估美國學院和大學圖書館業務的指針,其內容包括大學圖書館功能、組織、經費、人員、館藏、建築、服務及館際合作等8章。
  除了上述的圖書館標準外,還有一些是為書目控制的目的而制訂的國家或國際性標準,如「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國際標準叢刊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簡稱ISSN)、「國際標準書目記述」(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簡稱ISBD),以及「機讀編目格式」(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 Format)等,都是圖書館所通用的作業標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圖書館標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