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ㄡˇㄊㄨˇㄉㄧˋㄖㄣˊㄇㄧㄣˊㄓㄨˇㄑㄩㄢˊㄓㄥˋㄈㄨˇ˙ㄉㄜㄊㄨㄢˊㄊㄧˇㄖㄨˊ:「ㄍㄨㄛˊㄐㄧㄚ」、「ㄇㄟˇㄍㄨㄛˊ」、「ㄍㄨㄛˊㄐㄧˋ」、「ㄓㄨㄥㄏㄨㄚˊㄇㄧㄣˊㄍㄨㄛˊ」。
  2. ㄕㄨˇㄩˊㄅㄣˇㄍㄨㄛˊ˙ㄉㄜㄖㄨˊ:「ㄍㄨㄛˊㄖㄣˊ」、「ㄍㄨㄛˊㄏㄨㄛˋ」、「ㄍㄨㄛˊㄊㄨˇ」、「ㄍㄨㄛˊㄍㄜ」、「ㄍㄨㄛˊㄇㄧㄣˊㄉㄠˋㄉㄜˊ」。
  3. ㄉㄞˋㄅㄧㄠˇㄍㄨㄛˊㄐㄧㄚ˙ㄉㄜㄖㄨˊ:「ㄍㄨㄛˊㄏㄨㄚ」、「ㄍㄨㄛˊㄑㄧˊ」、「ㄍㄨㄛˊㄍㄜ」。
  4. ㄉㄧˋㄑㄩㄖㄨˊ:「ㄕㄨㄟˇㄒㄧㄤㄗㄜˊㄍㄨㄛˊ」。
  5. ㄍㄨˇㄉㄞˋㄓㄨㄏㄡˊ˙ㄉㄜㄈㄥㄉㄧˋㄖㄨˊ:「ㄌㄨˇㄍㄨㄛˊ」、「ㄑㄧˊㄍㄨ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ó
解釋:
  1. 古代諸侯或君王的封地。如春秋戰國時代的魯國、齊國、燕國。
  2. 擁有土地、人民、主權的團體。如中華民國、美國、韓國等。
  3. 代表國家的。
    【例】國旗、國歌、國花
  4. 本國的。
    【例】國人、國土、國貨
  5. 地區。
    【例】水鄉澤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ó
解釋:
[名]
1.古代稱諸侯或君王的封地為「國」。如:「魯國」、「齊國」。《易經.師卦.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唐.柳宗元〈封建論〉:「漢興,天子之政行於郡,不行於國,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2.有土地、人民、主權的團體。如:「中國」、「美國」。
3.城市。《孟子.離婁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4.地方。如:「水鄉澤國」。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
5.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國佐。
[形]
1.代表國家的。如:「國旗」、「國歌」。
2.本國的。如:「國人」、「國土」、「愛用國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有人民、領土、主權的政治實體。
  2. [[形] ] 代表本國的。
音讀: Kok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稱諸侯或君王之封地為「國」。如:「魯國」、「齊國」。《說文解字.囗部》:「國,邦也。」《易經.師卦.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唐.柳宗元〈封建論〉:「漢興,天子之政行於郡,不行於國,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2. 擁有土地、人民、主權之團體,即國家。清.嚴復〈原強〉:「美國華盛頓立法至精,而苞苴賄賂之風,至今無由盡絕。」清.薛福成〈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臣當經辦文照會英國外部,援照公法及各國常例,聲明中國可派領事官,分駐英國屬境。」

3. 本國或代表國家者。如:「國旗」、「國歌」、「國人」。《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徐璆》:「術死軍破,璆得其盜國璽。」《北史.卷一九.魏獻文六王列傳.彭城王勰》:「昔聞國軍獲勝,每逢雲雨。今破新野、南陽,及摧此賊,果降時潤,誠哉斯言。」

4. 屬於本朝者。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今臣無德可述,無功可紀,若此終年,無益國朝。」唐.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詩:「國初已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王。」

5. 國都、都城。《孟子.離婁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史記.卷八○.樂毅列傳》:「濟上之軍受命擊齊,大敗齊人。輕卒銳兵,長驅至國。齊王遁而走莒,僅以身免。」

6. 建國,建都。《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其三月,周公往營成周雒邑,卜居焉,曰吉,遂國之。」

7. 地方。如:「水鄉澤國」。《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

8. 家鄉、故里。《晉書.卷六六.列傳.陶侃》:「(侃)欲遜位歸國,佐吏等苦留之。」唐.盧僎〈南望樓〉詩:「去國三巴遠,登樓萬里春。」

9. 姓。如春秋齊有國佐。

注音: ㄍㄨ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