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峻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ㄢ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jù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ㄢㄕˋㄍㄠㄙㄨㄥˇㄊㄧㄥˇㄅㄚˊ˙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ㄍㄠㄐㄩㄣˋ」、「ㄒㄧㄢˇㄐㄩㄣˋ」、「ㄐㄩㄣˋㄑㄧㄠˋ」、「ㄍㄠㄕㄢㄐㄩㄣˋㄌㄧㄥˇ」。
  2. ㄧㄢˊㄌㄧˋㄖㄨˊ:「ㄐㄩㄣˋㄑㄧㄝˋ」、「ㄧㄢˊㄒㄧㄥˊㄐㄩㄣˋㄈㄚˇ」。
  3. ㄒㄧㄥˋㄐㄧˊㄖㄨˊ:「ㄐㄩㄣˋ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峻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ùn
解釋:
  1. 山勢高聳、陡峭。
    【例】峻峭、峻險、崇山峻嶺
  2. 偉大、崇高。
    【例】峻命、峻節、峻德
  3. 嚴厲、苛刻。
    【例】峻刑、嚴刑峻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ùn
解釋:
[形]
1.高的。如:「高峻」、「崇山峻嶺」。
2.偉大的。如:「峻命」、「峻節」。《禮記.大學》:「〈帝典〉曰:『克明峻德。』」漢.鄭玄.注:「峻,大也。」
3.陡峭。《韓非子.姦劫弒臣》:「是猶上高原之顛,墮峻谿之下而求生,必不幾矣。」
4.嚴厲的、苛刻的。如:「嚴刑峻法」。《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政苛刑峻,天下熬然若焦。」《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傳》:「浮性矜急自多,頗有不平,因以峻文詆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ù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高。如:「高峻」。《說文解字.山部》:「峻,高也。」《書經.五子之歌》:「峻宇彫牆。」漢.孔安國.傳:「峻,高大。」《禮記.中庸》:「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漢.鄭玄.注:「峻,高大也。」《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管輅》:「位峻者顛,輕豪者亡。」

2. 陡峭。《韓非子.姦劫弒臣》:「是猶上高原之顛,墮峻谿之下而求生,必不幾矣。」唐.杜甫〈鳳凰臺〉詩:「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

3. 大。《禮記.大學》:「帝典曰:『克明峻德。』」漢.鄭玄.注:「峻,大也。」

4. 志行高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一.楚漢魏六朝上》:「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心也。」

5. 高升、厚賞。《宋史.卷四○六.列傳.崔與之》:「昨以直言去位者亟加峻擢;補外者蚤與召還。」宋.楊傑〈賀東宮待制啟〉:「伏審光被寵書,榮遷峻秩。」

6. 茂盛。或作「葰」。《楚辭.屈原.離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無將刈。」漢.王逸.章句:「峻,長也。」宋.洪興祖.補注:「《文選》作『葰』,五臣云:『茂盛貌。』」

7. 嚴厲、苛刻。如:「嚴刑峻法」。《史記.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傳.淮南厲王》:「政苛刑峻,天下熬然若焦。」《後漢書.卷三三.朱馮虞鄭周列傳.朱浮》:「浮性矜急自多,頗有不平,因以峻文詆之。」唐.李賢.注:「峻,嚴切也。」

注音: ㄐㄩ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峻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