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持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ㄋㄚˊㄖㄨˊ:「ㄔˊㄉㄠ」、「ㄔˊㄑㄧㄤ」、「ㄔˊㄅㄧˇ」。
  2. ㄐㄧㄢㄓˊㄅㄨˊㄅㄧㄢˋㄖㄨˊ:「ㄔˊㄒㄩˋ」、「ㄐㄧㄢㄔˊ」。
  3. ㄓㄤˇㄎㄨㄥˋㄖㄨˊ:「ㄓㄨˇㄔˊ」、「ㄘㄠㄔˊ」、「ㄔˊㄐㄧㄚ」。
  4. ㄅㄤㄓㄨˋㄨㄟˊㄏㄨˋㄖㄨˊ:「ㄈㄨˊㄔˊ」、「ㄔˊ」。
  5. ㄉㄨㄟˋㄎㄤˋㄖㄨˊ:「ㄒㄧㄤㄔˊㄅㄨˊㄒㄧㄚˋ」。
  6. ㄩㄥˇㄧㄡˇㄖㄨˊ:「ㄔˊㄧㄡˇ」、「ㄔˊㄈㄣˋ」、「ㄔˊ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í
解釋:
  1. 拿、握。
    【例】持槍、持筆
  2. 支撐、保守。
    【例】支持、保持
  3. 對抗。
    【例】僵持、相持不下
  4. 掌管、治理。
    【例】主持、操持家務、勤儉持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í
解釋:
[動]
1.拿、握。如:「持槍」、「持筆」。
2.維護、堅守。如:「保持」、「堅持」、「持之以恆」。
3.對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4.支撐。如:「支持」。《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
5.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鮑叔、甯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祿與管仲齊。」
6.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務」、「勤儉持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î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握、拿。《說文解字.手部》:「持,握也。」漢.王充《論衡.效力》:「諸有鋒刃之器,所以能斷斬割削者,手能把持之也,力能推引之也。」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2. 掌管、控管。《荀子.彊國》:「眾庶百姓皆以貪利爭奪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國乎?」《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蔡澤》:「吾聞先生相李兌,曰『百日之內持國秉』,有之乎?」

3. 執守、抱持。《荀子.非十二子》:「縱性情,安恣睢,禽獸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眾愚。」《淮南子.主術訓》:「大臣專權,下吏持勢。」

4. 維護、堅守。《列子.楊朱》:「衛之君子多以禮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陛下持之不堅,半塗而罷,傷威損費,為弊必深。」

5. 支撐。《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文明小史》第三一回:「馮主事更撐持不住,身邊摸出幾個藥丸子把茶送下,就在伯集躺的煙鋪上躺下。」

6. 扶助。《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荀子.解蔽》:「鮑叔、甯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祿與管仲齊。」

7. 挾制。《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寧成》:「致產數千金,為任俠,持吏長短,出從數十騎。」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

8. 對抗。如:「鷸蚌相持,漁人得利」。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元.鄭光祖《智勇定齊》第三折:「你使這短見,也不為強。你如今放出俺去,與你相持,若兩陣之間拏住我,便是算你強。」

注音: ㄔ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