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武漢大學(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正範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武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一九六○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國家教育委員會。校址在武漢市武昌珞珈山,占地三千多畝,校舍建築面積五十二萬多平方公尺。
  武漢大學的前身是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於光緒十九年(1893)創辦的自強學堂。二十八年(1902)更名為方言學堂。民國二年(1913)以方言學堂為基礎建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十二年(1923)更名為國立武昌師範大學,十四年(1925)更名為武昌大學。十五年(1926)與其他幾所學校合併建立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十七年(1928)改建國立武漢大學。二十一年(1932)春全校師生遷入珞珈山現校址。抗日戰爭期間,學校曾遷至四川樂山。三十五年(1946)十月遷回現址。至該年底,已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六個學院,包括二十一個系,八個研究所。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二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除文、法、理學院保留外,其餘學院調出(分別與有關學校相關系科合併獨立建校),另由中山大學、湖南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大學、華中大學、中華大學的文理系科以及幾所文理學校併入,組成文理綜合性的新型武漢大學。
  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學年度,學校設有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圖書情報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生命科學院、研究生院和成人教育學院,共有三十三個系,其中較著名的系有哲學系、歷史系、經濟學系、世界經濟系、法學系、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等。中國哲學史、外國哲學史、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刑法、國際法、漢語史、中國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基礎數學、固體物理、分析化學、空間物理、植物學、遺傳學等二十九個學科(專業)可授予博士學位,九十三個學科(專業)可授予碩士學位。建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法學共五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較有影響的學科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現代外國哲學、世界經濟、國際經濟法、中國古代史、分析化學、植物學、病毒學、空間物理等。學校設有中國三至九世紀、美國和加拿大經濟、世界史、法國問題、國際法環境法、古籍整理、決策科學、高等教育、數學、軟件工程、應用化學、病毒、電傳播與空間物理等二十八個研究所,另有十二個實驗研究中心。較重要的實驗室有軟件工程實驗室等。
  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學年度,有全日制在校學生九千五百餘人,其中研究生一千五百餘人;全校教職員工五千餘人,其中教師二千一百人,有教授、副教授近一千二百人,有博士生導師五十七人。
  學校圖書館藏書二百八十餘萬冊,中、外文期刊六千餘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物收藏館之一,設有國家教育委員會武漢大學文科文獻資料中心、外國教材中心、法國資料中心、歐洲共同體資料中心、加拿大經濟資料中心。學校尚設置武漢大學出版社和音像出版社,主要定期出版物有〔武漢大學學報〕(分自然科學版、哲學與社會科學版)、〔數學雜誌〕、〔法學評論〕、〔法國研究〕、〔圖書情報知識〕、〔俄國文學〕、〔寫作〕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武漢大學(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