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饋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20
  • 漢語拼音 kuì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ㄓˋㄗㄥˋㄗㄥˋㄙㄨㄥˋㄖㄨˊ:「ㄎㄨㄟˋㄗㄥˋ」、「ㄏㄨㄟˊㄎ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ì
解釋:
  1. 致贈、贈送。
    【例】饋贈、饋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ì
解釋:
[動]
1.致贈、贈送。《左傳.桓公六年》:「齊人饋之餼。」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藥物多見饋,珍羞亦兼之。」
2.輸送、運送。《孫子.作戰》:「帶甲十萬,千里饋糧。」
3.進食。《淮南子.詮言》:「滌杯而食,洗爵而飲,浣而後饋。」漢.高誘.注:「饋,進食也。」
[名]
1.飲食方面的事情。《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儀禮.既夕禮》:「燕養饋羞,湯沐之饌,如他日。」
2.禮物。《論語.鄉黨》:「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ī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致贈、贈送。《說文解字.食部》:「饋,餉也。」《左傳.桓公六年》:「齊人饋之餼。」《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史記.卷二八.封禪書》:「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餘金錢衣食。」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藥物多見饋,珍羞亦兼之。」

2. 禮物。《論語.鄉黨》:「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孔子家語.致思,觀思》:「盛之土型之器,以進孔子。孔子受之,歡然而悅,如受大牢之饋。」

3. 飲食方面之事。《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儀禮.既夕禮》:「燕養饋羞,湯沐之饌,如他日。」漢.鄭玄.注:「饋,朝夕食也。」

4. 進食。《淮南子.氾論》:「禹之時,以五音聽治,……當此之時,一饋而十起,一沐而三捉髮,以勞天下之民。」《淮南子.詮言》:「滌杯而食,洗爵而飲,浣而後饋。」漢.高誘.注:「饋,進食也。」

5. 輸送、運送。《孫子.作戰》:「帶甲十萬,千里饋糧。」《三國志.卷一三.魏書.鍾繇華歆王朗傳.王朗》:「『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此謂平塗之行軍者也。」

6. 祭祀之名。《文選.王僧達.祭顏光祿文》:「以此忍哀,敬陳奠饋。」唐.李善.注:「《蒼頡篇》曰:『饋,祭名也。』」

7. 「中饋」:

⑴ 婦女在家中職司飲食之事。《易經.家人.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幼學瓊林.卷二.女子類》:「婦主中饋,烹治飲食之名。」《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奴家職在中饋,炊爨當然。」

⑵ 酒食。三國魏.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二:「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

⑶ 比喻妻子。宋.劉子翬〈夜過王勉仲家宿酒數行為作此歌〉:「夫君不有中饋賢,咄咄辦此何神速!」《金瓶梅》第一七回:「不瞞娘子說,小人內為失敗,中饋乏人,鰥居已久,子息全無。」清.王韜《淞隱漫錄.卷一.小雲軼事》:「表表如將軍,豈有年已及壯,而中饋猶虛者?」

注音: ㄎ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