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木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ㄨˋㄖㄨˊ:「ㄕㄣˊㄇㄨˋ」、「ㄕㄨˋㄇㄨˋ」、「ㄘㄠˇㄇㄨˋ」。
  2. ㄇㄨˋㄘㄞˊㄖㄨˊ:「ㄇㄨˋㄅㄢˇ」、「ㄇㄨˋㄌㄧㄠˋ」、「ㄒㄧㄡˇㄇㄨˋㄅㄨˋㄎㄜˇㄉㄧㄠ」。
  3. ㄩㄥˋㄇㄨˋㄌㄧㄠˋㄓˋㄗㄠˋ˙ㄉㄜㄖㄨˊ:「ㄇㄨˋㄇㄚˇ」、「ㄇㄨˋ」、「ㄇㄨˋㄑㄧˋ」。
  4. ㄍㄨㄢㄘㄞˊㄖㄨˊ:「ㄍㄨㄢㄇㄨˋ」、「ㄕㄡˋㄇㄨˋ」、「ㄒㄧㄥˊㄐㄧㄤㄐㄧㄡˋㄇㄨˋ」。
  5. ㄑㄩˋㄐㄩㄝˊㄖㄨˊ:「ㄕㄡˇㄐㄧㄠˇㄇㄚˊㄇ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木本植物的通稱。
    【例】樹木、花木
  2. 木材。
    【例】朽木不可雕
  3. 棺材。
    【例】行將就木
  4. 用木材製成的。
    【例】木椅、木屋
  5. 性情樸實。
    【例】剛毅木訥
  6. 沒有知覺的。
    【例】麻木
  7. 呆笨的。
    【例】鈍頭木腦
  8. 木星的簡稱。
  9. 五行之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樹、木本植物的通稱。如:「草木」、「樹木」、「花木扶疏」。
2.木材。如:「朽木不可雕」、「棺木」、「壽木」。《書經.說命上》:「說復于王曰:『惟木從繩則正,從諫則聖。』」
3.棺材。如:「行將就木」。
4.五行之一。參見「五行」條。
5.木星的簡稱。
6.姓。如晉朝有木華。
7.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用木材製成的。如:「木椅」、「木屋」。
2.性情樸實。如:「剛毅木訥」。《新五代史.卷二二.梁臣傳.牛存節傳》:「存節為人木彊忠謹,太祖愛之。」
3.沒有知覺的。如:「麻木」。
4.呆笨的。如:「鈍頭木腦」。
[動]
失去知覺、感覺。《紅樓夢》第一○回:「賈瑞聽了,身上已木了半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a̍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樹。木本植物的通稱。
  2. [[名] ] 木工。
音讀: b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樹。木本植物的通稱。
  2. [[名] ] 材料。
  3. [[名] ] 棺材。
  4. [[名] ] 五行之一。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古代視為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樹、木本植物之通稱。如:「樹木」、「花木扶疏」。《說文解字.木部》:「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論語.陽貨》:「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

2. 木材。《書經.說命上》:「說復於王曰:『惟木從繩則正,從諫則聖。』」《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3. 以木材製成的。如:「木桶」、「木屋」。《荀子.禮論》:「木器不成斲,陶器不成物。」《紅樓夢》第一一一回:「正在沒法,只聽園門腰門一聲大響,打進門來,見一個稍長大漢,手執木棍。」

4. 棺材。如:「行將就木」。《禮記.檀弓下》:「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於音也。』」漢.鄭玄.注:「木,槨材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5. 五行之一。「五行」:

⑴ 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中國古代視為構成萬物之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萬物運行變化,形成各種現象。《孔子家語.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

⑵ 舊時以人之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運。後借指命運。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誰不願黃金屋?誰不願千鍾粟?算五行不是這般題目。」

⑶ 仁、義、禮、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唐.楊倞.注:「五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

6. 性情樸實。《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新五代史.卷二二.梁臣傳.牛存節》:「存節為人木彊忠謹,太祖愛之。」

7. 沒有知覺的。《紅樓夢》第一一二回:「自己坐著,覺得一股香氣透入囟門,便手足麻木,不能動彈。」

8. 失去知覺、感覺。《紅樓夢》第一一回:「賈瑞聽了,身上已木了半邊。」

9. 呆笨的。如:「鈍頭木腦」。

10.木星之簡稱。

11.姓。如晉代有木華。

12.12.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音: ㄇ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木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