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節奏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jié zòu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é zòu
解釋:
  1. 音樂中交替出現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
    【例】節奏的快慢強弱,是音樂帶給人不同感受的要素。
  2. 比喻有規律的進行流程。
    【例】改變生活節奏常可賦予生命新氣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節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é zòu
解釋:
1.指一種以一定速度快慢的節拍,由規律的強弱、長短所組成。rhythm 中譯名。
2.比喻有規律的進程。如:「生活有了節奏,就不會再覺得生命空虛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節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hythm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樂術語。一種在時間中進行的運動式樣。有關此字的起源有兩種說法,有人認為它與希臘字「流動」(Flow)之意有關,也有人認為它是來自另一個希臘字「維持」(Uphold/Maintain)。當人提到節奏時又愛把它和節拍(Meter)聯起來用。節奏的含意不但有其音樂性,同時還兼具有生理、心理的意義。音樂的節奏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節奏是指樂曲進行時,一切屬於時間的現象,這現象和旋律、和聲、音高、及音色相關。狹義的節奏是指音樂節拍和速度 ── 節拍是拍子組成的式樣,速度是用來控制拍子的快慢。從傳統的音樂和聲及各種樂器到非傳統的噪音或音波震動頻率,都能引起聽覺的感知而形成節奏,但是這些聲音之起落一定要連續重複才會形成節奏感知,如果聲音一拍拍地分離是無法組成節奏的。在這些連續重複的節拍中,音聲音抑揚頓挫的位置不同又產生不同的節奏型,因此敲擊的輕重,吹奏的長短,唱歌時子音和母音的咬字吐聲,或管絃樂的高低都能使節奏變化。音樂的時間通常包括快、中、慢,這三種過程不但前後關係可對比,同時也與我們的生理感覺例如靜止時的心跳聲,呼吸的律動或平時步行的步法等產生對應。節奏也因不同的內部變化而造成不同的式樣,例如增長或縮短可形成音長節奏,把某些音特別加重可構成種因節奏,減薄或增厚音的濃度組織結構也可造成和聲節奏,用協和或非協和音來造成音響和聲可構成和聲節奏,把高音提高或降低能造成旋律節奏,把音色加量或壓暗可構成音色之節奏。以上各種節奏可以隨時綜合使用,形成音樂節奏的千變萬化。在西方音樂中,節拍的計算法是以強音的週期重複出現為計算的標準,最普遍的算法是以一強音連接幾個弱音為一組,每一小節含有一至幾組,它可以以一個低音連接幾個高音,或一個厚的和弦連接幾個薄的和弦作為一組。傳統西方音樂的節拍形式,受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複音音樂之和弦協和與非協和音之觀念所影響,旋律和聲從非協和至協和解決的四個過程;即準備、掛留、解決和終止。因此形成了把旋律引導至弱-強-弱-強的終止形式,並利用節拍的規則性來規範旋律和聲的終止模式。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節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節奏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節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節奏 相關臺灣客語 節奏
相似詞 節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