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洛斯,歐蕊 - 教育百科
米 | |
洛 | |
斯 | |
, | |
歐 | |
蕊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illoss, Aurel von (l906-1988) |
作者: | 謝庭芝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匈牙利裔芭蕾舞者和編舞家,以義大利及西歐為工作重心。原名歐蕊,米洛斯.德.米獲利(Aurel Milloss de Milholy),他生於匈牙利的歐作拉(Ozora),於1960年改為義大利籍。米洛斯曾隨尼古拉.傑拉(Nicola Guerra),維克多.葛索夫斯基(Victor Gsovsky)和恩利可.卻革堤(Enrico Cecchetti)學芭蕾技巧,並且向拉邦(Rudolf Laban)及瑪麗.魏格曼(Mary Wigman)學德國表現派舞蹈。1929年米洛斯以單人舞表演會在德國的各個城市開始他的演藝生涯。從1928到1936受邀為柏林國家歌劇 院(Berlin State Opera)的首席舞者。1937年受聘為拿波里的聖卡羅劇院(Théâtre San Carlo de Naples)的芭蕾舞教師。稍後他幾乎替歐洲每個城市的歌劇院工作過,例如:布勒思勞(Breslau)、杜塞多夫(Dusseldorf)、布達佩斯(Budapest)、羅馬(Rome l938-1945, 1966-1969),米蘭斯卡拉劇院(Milan The Teatro alla Scala)(Milan,La Teatro alla Scala, l946-1951)、科隆國家歌劇院(State Operas of Cologne, 1960-1963)、維也納(Vienna, 1963-1966, 1971- 1974)、里約熱內盧劇院(Teatros di Rio de Janeiro)及聖保羅(Sao Paulo)。他所改編的舞中,最有名的是《小丑-普欽內拉》(Pulcinella, 1933)和《約瑟夫傳奇》(Joseph´s Legend, 1933)。而由史特拉溫斯基(Stravinsky)作的總樂譜有《阿波羅》(Apollo, 1941)、《春之祭禮》(Sacré du Printemps, 1941)、《史特拉溫斯基的任性》(Caphcci alla Stravinsky, 1943)《牌戲》(Jeu de Carte, 1948)、《奧爾菲斯》(Orpheus, 1948)《狐狸》(Renard, l958),以及他為祖國匈牙利所作的《星期天社沙達舞》(Sonntagseärdas, 1933)、《吉普賽普沙達 ── 吉格內》(The gypsy Pusata Zigeuner, l934)、《匈牙利中場》(Intermezzo Ungherese, 1941)、《浪漫的匈牙利人》(Ungheria Romantica, 1941)、《匈牙利》(Hungarica, l956)、《多變化的維也納》(Vienna si Diverte, l957)。他在柏林,布達佩斯和米蘭將其戲劇作品搬上舞台,以及幾乎在各地的標準演出目錄上的輕歌劇。他對舞者及編舞的訓練不同於義大利芭蕾舞教師們,以至於常在報章雜誌上被抨擊。他們批評他對表現派肢體語言的喜好,鉅細靡遺的表演製作而忽略了舞者好的技巧和才華。最後他還是戰勝了輿論而獲得國際性的殊榮,且廣被邀約,足跡遍及瑞典和南美各國;例如為香榭里榭芭蕾舞團(Ballets des Champs-Elysées)所編的《唐吉訶德的畫像》(Le Portrait de Don Quichotte, 1947),為居瓦伯爵(Le Marquis de Cuevas)所編的《旺火》(Coup de Feu, l952)。1953至1954年定居在聖堡羅自組舞團。他將表現主義作風混合學院派的風格,因此在古典技巧上亦佔有一席之地。他的代表作有《滿大人》(Le Mandarin Merveilleux, l953)、《奧蘭多的瘋狂》(La Follia di Orlando)和《馬西亞》(Marsyas)。他所參與的義大利電影有1965年的《戰爭與和平》(Guerra e Pace, l956)及好來塢大手筆的製作《他來了》(Quo Vadis, MGM, l951)。 |
|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米洛斯,歐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